第54章 改历史,杜甫诗 (第2/3页)
李重茂本想改变历史,让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斗的结果,变成太平公主胜利。 可是当见到太平公主一帮人,傲慢自大后,李重茂觉得,恐怕最后胜出的,还将是李隆基。 他能做的都做了,在京城,他也没有掌握武装力量。 若是太平公主还是没意识到李隆基的果断与狠辣,那么历史无法改变,事情难以挽回。 刘牧之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不要有什么行动,静观事情的发展吧!” “是!” 离开太平公主府时,李重茂一阵的心惊与后怕,若是太平公主突然反悔,不肯放自己离开。 以那鹤发童颜修士的实力,自己是万万逃不掉的。 离开后,李重茂也十分的警惕,在长安城内转了几圈,在确信没有人跟踪后,才返回倚翠轩。 在皇宫之中,皇帝李隆基这里也不消停。 李隆基正与姚崇、高力士、张说、王琚、李范等人在商议如何对付太平公主。 张说与王琚同样是李隆基的心腹,信任程度丝毫不差姚崇,甚至对张说的信任程度,要超过姚崇。 不同的是,这二人的能力,特别是张说的能力,根本无法与姚崇相比。 李范是李隆基的弟弟,原名为李隆范。李隆基登基为皇帝后,为了避讳,就改名为李范。 他同时也是李隆基得力的干将,铁杆心腹,在李隆基做皇帝的前期,可谓是权倾朝野。 后来怕引起李隆基的忌讳,这才放弃权力,做了个自在王爷。 不过最让他在历史上留名的,并非是这些事情,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一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的岐王,便是李范。 如今的形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分危急。 可以说是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一旦有个闪失,他们这些李隆基的心腹,都将万劫不复。 李范十分愤愤不平的说道:“让皇兄去巡边,定然是太平的意思,绝非父皇!” 其他人也都是一脸的愤怒,诅咒太平公主。 相比较而言,姚崇就冷静多了。 他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了,比这凶险的也不在少数。 “说这些都没用,为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 姚崇的语言虽轻,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这话,分量很重。 李范起身,靠近姚崇大声的说道:“老姚,别卖关子了,有什么主意,赶快说!” 李隆基瞪了自己弟弟一眼,语气略带责怪的说道:“放肆,老姚是你能叫的吗?” 被李隆基这么一训斥,李范没了之前的暴躁,乖乖的回到自己座位上。 李隆基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对姚崇说道:“姚爱卿,有什么主意,快快请讲!” 姚崇捋着胡子,慢条斯理的说道:“就看皇上敢不敢了,有多大的决心!” 李隆基一拍龙椅的扶手,站了起来,十分坚定的说道:“哪怕粉身碎骨,朕也扳倒太平公主!” 见皇帝有如此大的决心,姚崇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趁现在太平公主得意,以迅雷之势,将她彻底铲除掉!” 说到铲除掉时,姚崇做了一个斩首的姿势。 这文人有时候要狠起来,比起武将要狠上百倍。 张说眉头紧皱,说道:“好是好,可是拼武力,就算太平公主没有准备,我们也未必是对手!” 李重茂深知姚崇的能力与性格,绝对不会说无的放矢的话,于是问道:“想来爱卿已经有了准备吧?” “不错!” 听到姚崇这么说,李隆基的双眼都有些放光。 姚崇也知道,对于皇帝的胃口,不能吊得太久,不然自己就容易出事。 “万骑中有一个将官,叫做王毛仲,掌握了三百名万骑。虽然会有点冒险,但并非没有取胜的把握!” “好!”李隆基喝彩道。 除了万骑,京城附近还有十六卫守护,之前派往房州的龙武卫,便是十六卫之一。 而且万骑与十六卫不同的是,万骑是在长安城内的,而十六卫没有命令的话,只能驻守在长安城外。 三百名万骑,虽然人数少了点,不过都是以一当百,甚至是以一当千的存在。 只要修士和其他的万骑将士不出手,他们几乎可以横扫整个京城了。 听到有万骑可以参与,其他人也都信心倍增了不少。 “不过!” 此时,姚崇的话锋一转,又把众人的心给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