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校_004、转教为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4、转教为导 (第1/2页)

    上课伊始,许三友邀请芬寸导师讲课。

    掌声中,走进一位三十多岁的短发女子,干练利索、落落大方、笑意盈盈,因为彼此已经认识,她开口便问:“请问各位有没有被时代淘汰的焦虑感呀?”

    “确实有这样的担忧!”众人点头。

    “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全面改革已经来临。

    知道吗?我和许三友跟你们一样,也曾经是旧体制老师,现在,大家都说我俩是旧体制转型的导师代表,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好吗?”芬寸导师说。

    “好!加油!”大家顿时对两位导师亲切感倍增,弥漫在空气中的阴霾瞬间散去一半。

    “科技能取代人类许多工作,却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和灵魂,理解不了人类的心理轨迹。

    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生策划师,这是科技永远无法取代的。”芬寸导师的声音是那么动听悦耳。

    是啊,机器能知道我的学生为什么开心、为什么难过吗?机器能知道我的学生需要什么吗?机器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心思并给于适当的引导吗?

    科技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一种生而为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灵魂工程师最难的,是把握分寸、导而不扰。

    很多教育方法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就是有利的,多一分或少一分则为弊。

    既要对学生发挥正面的影响力,又不打扰学生,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完全自主的环境中成长的。”

    球妈默默把这段记在笔记本扉页。

    芬寸又说:“我们旧体制老师最大的优势,是非常熟悉孩子们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

    可惜长期以来,我们被教学消耗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我们终于可以由教师升级为导师,不再需要教学授课,而是把工作重心和关注点放在学生本身。

    转教为导,转师为友,引导学生们怎么自我管理时间、主动学习、规划职业人生、与人相处等等,成为学生的引航人和护航人。”

    大家忍不住窃窃私语: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惜被教学占用了太多时间。”

    “在以前我们想做也是做不到的。”

    “那么转教为导之后,具体工作又是什么呢?我们心里没谱,感觉不踏实啊。”

    “导学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需要我们终生去探索,只要是理论上合理可行的,都值得尝试,然后去伪存真,不断累积,努力完善。

    目前我们实行的方法有很多,譬如学生个人成长群,群里只有学生本人、父母、主导师和各专业导师。

    各方根据实际情况,在群里展开讨论、进行配合,帮助学生找到最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学科规划。

    并对该生的一切动向都了然于心,包括课程安排、所在位置、学习进度、遇到什么困难、怎么给予引导和帮助等等。”

    “也就是说导师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学生个人成长群啰?”

    “是的,工作出色的导师,能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被追捧为明星导师,这是一件非常开心是事情。”

    “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追捧?家长哪里知道导师做得好不好?!”有些学员摇摇头。

    “以前我也曾经这么想,直到有一天听到一群家长在聊天,他们在讨论哪个老师教学水平好,哪个老师教学水平差。

    我很好奇,问他们是不是认识这些老师,他们说并不认识这些老师,我问既然如此你们是怎么判断老师们教学水平的好坏?

    他们说看作业量就知道了,刚好是成反比的,教学水平差的老师作业多,孩子该科成绩也相对差,教学水平好的老师作业少,孩子该科的成绩反而好。

    越是授课水平不高的老师,越是不用心的老师,越喜欢搞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海量刷题来弥补,整天想的不是怎么提高授课质量和效率,而是找更多的题让学生去刷,恨不得占用学生所有的时间。

    却不衡量一下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总共能有多少,那么多科目,每个科目只能占用多少比例,每科作业累加起来,已经远远超出学生的负荷能力。

    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分配给每科的作业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在节假日,也不能让作业占满了,要给学生留有息休、玩耍和娱乐的余地。

    授课质量不高、试题又难又怪,作业量太多,睡眠不足是造成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的最直接原因!

    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是复习,之于老师则是对课堂效果的查漏补缺,可以及时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哪些已经学会了,哪些需要重复讲解,哪些需要继续加强,哪些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布置作业就能精准,作业少且效率高,学生不疲惫,学习状态好,成绩自然好。

    家长们的话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对学生、老师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