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九十七章 两京未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两京未复 (第1/2页)

    清晨,张国维正在自己的衙门小院里活动着身体。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小院的角落里,生长着一方绿植,为小院平添一些生机。

    清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看天色,又是一个万里晴空的好天气。

    张国维擦了擦汗,在石桌前坐下,倒了一杯热茶,缓解一下心中忧虑。

    昨夜探马不断来报,说清军已经从塘栖撤走,正在移军北上。

    张国维只在舆图上看了一眼,便十分敏锐的看破了清军的意图。

    江阴,果真成了暴风雨的中心。

    可现在他麾下只有杨廷麟组建的一万标营,想要支援江阴,实在是有心无力。

    他从潞王府回来后,就一直在想援救之事,以至于几乎彻夜未眠。

    京营还要拱卫杭州,不可轻动。

    斟酌一夜,张国维向驻军崇明的施琅发去了手信。他让施琅将崇明诸军统合入钱塘水师,提拔其为总兵,张名振为副总兵,相机援助江阴。

    东厢房门开,睡在公房的祁彪佳揉搓着脸,打着哈欠走了出来。

    祁彪佳一直负责浙直总督衙门的钱粮经费,昨夜进行了上月的钱粮核算,累的他头昏脑涨。

    “幼文,你怎么没回家?”

    “检点钱粮,太晚了就没回去。”

    祁彪佳来到桌前坐下,倒了杯茶一饮而尽,想要提振一下精神。

    “咱们现在倒是不缺钱粮,现在急需练兵。江阴已经风雨飘摇了。”

    “兵贵精啊,还是多给伯祥拨些银子,让他将标营打造成一支锋锐之师。”

    张国维点点头,祁彪佳说得不错,张大彪所部就是最好的例子。

    听说潞王要重赏他,张大彪一战,让明军众将彻底改变了观念,他们意识到,从前,并非火炮不利,而是他们不会用!

    张国维自然也是受到了张大彪的刺激,决定将督标打造成一支可以与鞑子野战的精锐。

    “不错,我让伯祥多研究当年戚家军的战法,论火器之长,还得看当年戚少保。”

    “对,可以借鉴一番,早晚是要和鞑子野战争锋的。哎?怎么没见闇公啊。”

    祁彪佳有些奇怪道,平常这会儿徐孚远已经来办公了,今日怎么没见人影。

    张国维正要说话,门传来几声马鸣。

    两架马车停在了院门外。

    “说曹cao,曹cao就到!哈哈哈。”张国维一猜便是徐孚远回来了。

    果不其然,徐孚远领着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制台,我将韩先生请来了!”徐孚远兴奋道。

    张国维起身,笑呵呵的上前说道:“韩先生,在下张国维,请上座!”

    韩霖有些局促之感,他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合了。

    祁彪佳虽不明情况,但见张国维主动见礼,便知此人不同凡响。

    “韩先生,快请入正堂。”祁彪佳笑言道。

    韩霖一边走,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这小小院子,竟然就是浙直总督办公的地方。

    几人堂中落座,徐孚远命人冲泡了好茶。

    “在下韩霖,字雨公,见过诸位大人。”

    “雨公不必客气,一路劳顿,辛苦先生了!”张国维心中欢喜道。

    这时,徐孚远开口,向张国维与祁彪佳做了一番详细介绍。

    两人听到韩霖竟然是徐光启阁老的弟子时,又惊又喜。

    张国维没想到竟然捡到个宝儿,于是便打开了话匣子,热切地聊了起来。

    韩霖被也慢慢放松下来,气氛变得融洽。

    得知韩霖跟着徐光启学习了兵法,又跟着高则圣学习了铳法,还曾经四方游历,博学多才,当即就想将其收入麾下。

    徐孚远看出了张国维想要招揽的意思,当即给了张国维一个眼神。

    张国维领会,便忍住了。

    及至午时,张国维设宴款待韩霖,尽管韩霖再三婉拒,但是架不住张国维的盛情,最终赴宴。

    午后,徐孚远按照和韩霖预先说好的,带着他在杭州城中转了起来。

    韩霖知道,杭州刚刚结束战事,清军被击退,已经撤走。

    走在东运河畔,徐孚远滔滔不绝的为韩霖介绍着。

    韩霖的注意力则在行人的脸上。

    青楼上莺歌燕舞,柳桥边老幼相携。

    河边,舟船相连,贩卖什么的都有。

    几名杭州府的衙役正在规整着街上挡道的摊贩。

    韩霖大为惊奇,百姓的脸上没有惊慌,没有害怕,看上去就像没有经历过战事一般。

    一切,都如往日繁华祥和。

    最后,徐孚远带着韩霖来到了艮山门附近。

    此时,艮山门附近还处在戒严之中,这里的百姓都被杭州府安置到了比较安全的南城去了。

    然而,因为张大彪的凶悍火力,导致进攻北城的清军远程武器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所以并未对城内造成损毁。

    机神庙内,明军的伤兵正在这里接受医治。

    韩霖只是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只听得里面有说有笑,丝毫没有死气沉沉的感觉。

    这让他心中更是震撼,一军的军心如何,你看伤兵营就可以看出个大概。

    因为艮山门附近都是一些丝织作坊,储存的纱布十分充裕,所以在机神庙设立伤兵营,可以说是就地取材了。

    几名轻伤的士兵正坐在院里晒着太阳,吹牛聊天,互相攀比着战绩。

    韩霖转身离开,徐孚远见韩霖意犹未尽,于是便决定带他去北城墙上看一看。

    两人自艮山门甬道登上城墙。

    此时,城墙上依旧守备严密,张大彪部还未撤离。

    转上城墙,韩霖一眼便看到了无数火炮,目中惊讶无比。

    “这里是京营张大彪所部,前日鞑子攻北城,两个时辰,没有摸到城头。”徐孚远不禁骄傲地说道。

    韩霖从未见过哪一座城池有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