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两京未复 (第2/2页)
此之多的火炮。 见每个垛口竟然置炮两门,韩霖一眼便看出了其作用。 “火炮轮射?”韩霖不禁自言自语道。 “哈哈哈,这位先生真是厉害!正是两炮轮射!”张大彪的粗厚的声音传来。 两人回头,见他正带着亲兵走来。 “这位是京营张总兵,这法子就是他想出来的。”徐孚远介绍道:“张总兵,这位就是刘老八所说的韩先生。” 张大彪一听,拱手行礼。 “此法虽好,可却需强大的火炮和弹药储备才行。”韩霖叹息道。 这法子其实也没什么稀奇,只是以往的明军武备压根负担不起这样的战法。 强大的战法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后勤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先生所言极是,幸好监国与诸位大人们都很重视火器,不然我也搞不到这些宝贝。”张大彪憨笑道。 他心中清楚,要不是潞王纵容,路总督支持,就凭他,火药局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么多火炮。 光他麾下两营的火炮,都快赶上整个其他八营之和了。 “监国......真的很重视火器?”韩霖小声确认道。 “韩先生,咱潞王殿下,那可是英明之主,若非他,杭州早就陷入敌手了。”张大彪神色凛然地说道。 韩霖点点头,忽然想见见这位潞王殿下。 徐孚远善于察言观色,看出了韩霖已经意动,于是想了想,便决定带他拜见潞王。 ...... 潞王府。 朱常淓坐在正堂的桌前,一脸无奈地看着正坐在椅子上滔滔不绝的黄道周。 这两天,朱常淓看见黄道周就头疼。 李宝站在朱常淓身边,看着唾沫星子乱飞的黄阁老,一脸苦笑。 “殿下,早登大宝,方可使民心归附,国朝安稳啊。” 黄道周一脸执着,他为了劝潞王进位称帝,可以说是想尽办法,就连邹太后那里他都去游说了。
可惜,邹太后拒绝了,她说潞王有明君之象,心中自有计较,不必催逼。 现在杭州两退清军,朝廷声威大震,潞王威望日隆,趁此进位,正是时候。 朱常淓心中无奈,他不是不想登基,而是心中有些傲气。 失地还未收回,两都仍在敌手。 现在登基,颇有偏安一隅之意。 更会释放出错误信号,滋生出一群苟且之辈。 就如当年的赵家子,偏安自满,不图恢复,沉浸在帝王之梦中。朝廷中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主张求和分治的人,弄得内斗频频。 见朱常淓不为所动,黄道周深深叹息,无可奈何。 “黄阁部,喝点水吧。”朱常淓笑道。他心中明白,黄道周是真心为国着想才劝他登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才如此费尽口舌。 只能说两人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样。 所幸,朱常淓看得明白黄道周的心思,所以心中并不厌烦他,反倒觉得这个身材矮小的黄幼玄还有些可爱。 “监国,您要不再考虑考虑!”黄道周放下茶碗,还有些不死心。 “幼玄啊,两京未复,何以称帝?”朱常淓语气沉重道。 黄道周顿时哑口无言,只此一句话,他忽然间就理解了潞王的心思。 这是一种帝王傲气,也是一种自我激励。 一阵沉默,黄道周起身,郑重地朝着朱常淓一拜。 “监国,臣今后不会再劝了,臣愿为监国之志,鞠躬尽瘁!” “幼玄不必如此,快坐吧。对了,听说你的家眷还在闽地?” 黄道周刚坐下,听到潞王问及自己的家眷,不禁有些奇怪怎么说起这个。 “回监国,正是。” “多久没见妻儿了?” 忽然聊起家常,黄道周有些不适应,脸上显得有些局促。 但说到妻儿,他不禁有些怅然,是啊,算一算,从自己孤身北上,与家人已有一年未见了,虽然cao劳国事,但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还真是想念他们。 “有一年了吧,大概。”黄道周答道。 朱常淓点点头,在黄道周疑惑的表情中,冲着李宝招了招手。 黄道周不知道潞王搞什么名堂,又看向了李宝。 李宝冲着黄道周神秘一笑,然后轻轻拍了拍手。 正堂门外,忽然转出了几个人影。 “爹!” 清脆的声音,令黄道周心肝一颤,惊回首,只见大小四个人影,正站在门口,眉目含情地看着他。 方才出声的正是黄道周的小儿子,他的身后,夫人蔡玉卿正泪眼相看。 黄道周急忙起身,又惊又喜,顾不上失仪,跑到门口,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是殿下派人将我们母子接来的。”蔡玉卿轻轻撩了一下散落的发丝,柔声说道。 吴侬软语,最是动人。 黄道周连忙回身,大礼拜谢。 “多谢!监国!”黄道周声音颤抖地呼道, “黄阁老不必多礼,你为国殚精竭虑,本王岂能再让你饱受相思之苦?本王命你今日休沐,快快与家人团聚去吧!”朱常淓笑容满面地说道。 黄道周先是一愣,随即感激之情便涌上心头,再次叩首后,便躬身告退,带着家人匆匆离去。 朱常淓脸色的笑容渐渐消失,看着空荡荡的堂中,一股莫名的情绪令他鼻头有些发酸。 心中竟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李宝啊,你有家人吗?” “回监国,奴婢自幼孤苦,父母兄弟也都早亡了。” 朱常淓不语,一主一仆相伴,堂中静悄悄。 片刻后,朱常淓正要回书房看书,侍卫来报,说是总督幕宾徐孚远求见。 朱常淓便让李宝将人带到书房相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