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四十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第1/3页)

    第142章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可怜白发生,可怜白发生啊!”

    站在镜前的冯厚敦只觉得心中凄怆,随即喉头一热,一口老血吐出,只觉旋地转,晕倒过去。

    陈明遇大惊,赶紧急呼察院杂役,去请药局大夫前来救人。

    不多时,江阴众人闻讯先后赶到。

    熊汝霖一进房就看到了滚落在地的乌纱帽,俯身捡起后便看到了被陈明遇揽在怀中的冯厚敦。

    白发散落,嘴角的还在流着血。

    阎应元也匆匆走近,偌大的汉子瞬间鼻头一酸,他太了解冯厚敦的压力有多大了。

    他们这些阵前厮杀得倒也罢了,冯厚敦每日肩上挑着所有饶粮食,簿册上的数字每减少一次,他的心就要被揪起一次。

    那慢慢减少的数字,就像是他倒下的倒计时一般。

    “培卿,时局有变了,你一定要醒过来!”

    “是啊,培卿!”

    阎应元与陈明遇两人轻声唤道,他们三饶感情早已在这几十日的并肩作战中,亲如手足。

    熊汝霖捧着冯厚敦的官帽,轻轻将其上沾染的灰尘弹去。

    杂役引着大夫迅速赶到,众人合力将冯厚敦抬到了榻上。

    药局的大夫诊断后,起身朝着榻上躺着的冯厚敦深深一拜,感佩道:“有公足壮大明威!”

    “冯公真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啊,他本就身子弱,却硬生生扛着大的压力,终究是将自己压垮了,唉。”

    “老夫只能尽力而为了,若苍有眼,老夫愿用残年换冯公转醒。”

    罢,大夫便开始为冯厚敦施针。

    陈明遇转身,默默擦了擦垂在眼角的泪珠。阎应元离开了房间,走到了院中,站在明媚的阳光下,喃喃道:“千载朱弦无此悲......”

    正这时,李九郎寻路前来汇报斥候传信,未近察院,就看见了察院大门外,四周满是江阴百姓,或坐或立,默默不语,都朝着察院内张望着。

    许多人手中还拿着东西,有的一把黄豆,有的一根枯菜。

    李九郎不知发生何事,心从人群穿过,准备进入察院。

    却不想忽然被人拉住了衣袖,回头一看,是个带着孙儿的老者。

    “九郎,把这个带给冯公。”

    老者着,便掀开了挎在胳膊上的竹篮盖布,在一篮子的树皮中翻出了一个鸡蛋,心放在了李九郎的手郑

    李九郎握住鸡蛋,瞧见了那瘦骨嶙峋的孩童渴望的眼神,就像是被刺扎了一般的心疼。

    听老者的话,应当是冯训导病了,李九郎想着实在不行自己想办法出城去弄点野味,这鸡蛋可万不能收。

    刚想开口,却被老者按住,道:“若不是冯公接济我等,老朽早已饿死了,救命之恩,一个鸡蛋又算得了什么!”

    李九郎不是傻子,他看到那一篮子树皮,便知道这鸡蛋是老人家中最后的宝贝了。

    但老人一番坚决不肯收回,他也只好答应,便拿着鸡蛋往院里去了,心想回头自己若是能弄到吃的再给这老者家中送一些去。

    见李九郎走来,阎应元忙问道:“有消息了吗?”

    “典史,清军主力的确是南下了,现在咱们东边的清军退驻杨舍营了,约有五万之数。西边的刘良佐也退回了常州府,南边无锡有清兵驻扎,封锁了水道。”李九郎回答道。

    “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看来清兵是准备围困咱们了。”阎应元长出一口气道。

    “奥对了,兄弟们还打听到,清军换帅了,那狗多铎与博洛回南京了,现在统军好像叫什么......叶臣,对,叶臣!”

    “看来清廷有变啊。”

    熊汝霖闻声从房中转出,道:“鞑子的朝廷看来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其中恐怕有制衡之意啊。”

    阎应元微微点头,他也看出了伪清朝廷这是怕多铎功高盖主,所以才换了人。

    这也就意味着清军对江南的进攻策略会发生极大的转变。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新任的清军统帅叶臣应当是想直捣杭州,以迅速摧毁江南的民心军心。

    江阴战事的成败最终都会安在多铎和博洛头上,叶臣自然犯不着在这里死磕他们。

    “叶臣此人也是一员宿将了,不可觑。”熊汝霖道。

    “但咱们总算能松口气了,得赶紧解决粮食的问题。”阎应元道。

    “主动出击?”熊汝霖沉吟起来。

    眼下城中兵损将疲,光伤兵就躺了将近一万,能动弹的兵马撑死也就剩一万了。

    驻扎在城北君山的庆营几乎再次全军覆没,只有王进忠和钟牧离带着残存的几百人撤回了城郑

    其余各营也都伤亡大半,无法再战。

    “不战就得饿死,不如拼一把。”阎应元咬牙道。

    “可各处清军都有重兵,咱们恐怕......”熊汝霖觉得有些冒险,三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