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岳黄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岳黄芽 (第2/3页)

万人,实力过于悬殊。

    金声皱着眉,指了指关城前的道路,道:“两山之间,只此一条通路,丛山关在此,于敌有如堑,不必害怕。”

    众将闻言稍安,纵使鞑子再多,眼前的地形却也是极大的限制了他们。

    战场只有这么宽,任你八万大军,在此也施展不开,每次也只能派数千人进攻。

    “你们的家,都迁到府城了吗?”

    “回首领,都转移走了。”

    “嗯,做好死守的准备吧,鞑子若是破了关,徽州又要鸡犬不宁了。”

    “我等明白!”

    金声做了一番布置,命诸将轮番率部守关,防止鞑子搞车轮战,行疲兵之计。

    众将应命,两万人分为十部,每部两千人,十部轮替。

    半个时辰后,斥候传来情报,清军主力扎在了绩溪西北的濠寨,其前锋两万在五里外扎营,并遣先锋三千进入关道。

    不多时,清军的先锋便出现在了丛山关前。

    领兵者,乃清军参领詹岱。

    清军在距离关城五百步外列队,阵中跑出一人一马,来到了关城之下。

    金声在城上看的清楚,来者是个身穿大明公服的汉人,心中十分不齿。

    “在下乃池州兵备道乔三变,奉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之命,前来劝诸位弃暗投明,归顺大清。”

    “金先生,大清雄师已席卷下,王朝更迭乃是理循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先生难道不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吗?”

    “尔兵疲械陋,衣甲短缺,如何挡得住八旗劲旅,此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何异?”

    “今苏克萨哈章京仁慈,欲晓诸位以理,章京有言,诸位只需开关投降,大军所过之处,不动草木分毫,一切照旧。”

    “诸位不必有家毁人亡之忧,只需动动手,换一换旗帜,便可免于刀兵之祸,有何难哉?”

    这乔三变的振振有词,一番攻心之话,便的城上人心浮动。

    金声见状大惊,立刻出言喝止。

    “哼,尔奴颜婢膝之徒,有何面目在我义军面前,胡言乱语?”

    “尔不闻扬州之祸乎?”

    “汝既为大明之兵备,却不思为国御敌,倒做了带路之犬,引狼入室,反害同胞。”

    “乔三变,汝真是心变、志变、节变,此三变也!”

    “贰臣贼子,两姓包衣,牙尖嘴利,巧言令色,殊不知,汝尚不如,吾家护门黄犬尔。”

    金声言辞犀利地将乔三变怼了一通,骂的乔三变仰面指着城头的金声,支支吾吾半晌不出话来。

    城头义军士卒见状,齐齐哄笑,令乔三变灰头土脸,碰了一鼻子灰,狼狈离去。

    见稳住军心,金声心中松了口气,这些义军都是整合来的,成分复杂,有良家子,也有江湖人。

    虽今日聚为义军,实则凝聚力并无多少。

    大多数不过是见徽州府并无多少清军,想来混一份粮饷。

    现在真的要与清军作战,很多人恐怕心中别有想法。

    金声决定亲自坐于城头,以此来稳定军心。

    士卒见首领亲在,便沉下心来,方才被乔三变扰乱的心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乔三变回到军中,垂头丧气地向詹岱汇报了情况。

    詹岱虽有不悦,但也没有斥责乔三变,他亲自领着亲兵往军前观望。

    见丛山关地势险要,不禁感叹:“簇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破关恐非易事,来人,向中军报信,就此关强攻不易,需再做定夺。”

    詹岱发起了愁,心中稍微估算了一下,守关明军若是有两万,自己就算是强攻,恐怕耗尽了兵马也拿不下来。

    可簇乃是徽州锁钥,打破此关,拿下绩溪,他们便能长驱直入,直捣徽州府腹地。

    “主子,据奴才所知,这金声与那原巡按御史黄澍颇为友善......”

    “哦?竟有此事!黄澍正好在苏克萨哈章京帐下,若是叫他来劝降,必有效果,我这就派人去传信。”

    乔三变却是眼珠子一转,贼眉鼠眼地对着詹岱声道:“奴才的意思不是让他来劝降。”

    詹岱眉头一皱,没懂乔三变什么意思,汉饶这些弯弯绕绕实在是太多,他一直弄不明白,也不喜欢。

    “那你是何意,快快来!”

    “奴才......”

    乔三变凑在詹岱耳边密语一番,詹岱顿时大喜,重重拍了拍乔三变的肩膀,夸赞道:“真不愧是我的好奴才,我果然没看错你!”

    “嘿嘿嘿,能得参领主子赏识,是奴才毕生之幸,为主子出谋划策,乃奴才本分。”

    詹岱对乔三变十分满意,当即便赏了他一碗骨头汤。

    乔三变大喜,双手捧着汤碗连连跪谢,看着手中香喷喷的骨汤,就像是看什么宝贝一般。

    心地舔了舔碗边上的浮沫,砸吧几下嘴巴,真是回味无穷。

    詹岱收兵撤回,向驻扎在濠寨的苏克萨哈部主力发去了快马。

    濠寨乡,清军主力选择驻扎在此处,这里原本设有巡司,但早已经荒废无人。

    乡民大多也已经搬离,整个濠寨乡人丁十分稀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