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欲交换 (第1/3页)
第190章欲交换 “文长,找我何事?,莫非议和之事有变。” 一走进军帐,伊籍就看见脸色不好的魏延,随即好奇的问道。 “议和哪有一就能完成的,第一次见面谈不拢很正常,我担心的是被曹军围困在襄阳的云长,倘若他出了什么事,我该如何向大王交代。” 身为东进计划的总负责人,虽然诱饵任务是关羽主动请缨的,可一旦出事了他也难辞其咎,会为本来酣畅淋漓的胜利蒙上一层阴影。 “文长你就放心吧,关将军选择困守襄阳肯定是有所依仗的,而且襄阳城高池深,坚固程度远超当年的江陵,坚持一年不在话下。” 伊籍也只能捡点好的,毕竟粮草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就算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没用,几顿不吃饭同样成软脚虾。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从诸葛瑾目前的态度看,东吴是不会放弃江夏、豫章二郡的,而我们也不可能在局势大好时主动退让,这是我们双方眼下不可调和的矛盾。 若想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恐怕要等到曹cao病亡的那一,届时没了曹魏的牵制,东吴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但在襄阳的云长恐怕坚守不到那一的。 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来打破眼下的僵局。” 魏延不知道曹cao哪死,万一再活个一年半载的,那关羽肯定十死无生。 “言之有理,但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呢,莫非真要强攻南昌,或者夷陵不成。” 这是伊籍所能想到的办法,只要在南昌或者夷陵取得突破,东吴所仰仗的谈判资本将化为乌有,届时不管是拿下江夏,还是解救襄阳都能轻松完成。 “不妥” 魏延否定了伊籍的想法,夷陵有地利,南昌有坚城,不死个五六万人根本拿不下,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出此下策的,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曹cao。 “机伯,你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雒阳面见曹cao或者曹丕,并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把夏侯惇、于禁等一干曹魏将校,以及重镇襄阳归还给他们,但条件是放关羽及其城内的汉军离去。” 魏延觉得相比于交换马超,还是在襄阳的关羽更重要一些,反正曹cao也不会拿马超怎么样,就在曹营多呆一会儿呗。 “曹cao他们会同意么?” 伊籍有点怀疑,为君者是不会被感情左右的,更何况是杀伐果断的曹cao,另外襄阳什么时候成我们的了。 “曹cao会的,自己的身体如何他自己应该很清楚,曹cao也知道自己一旦死了,那些被他压制,摄于他的威势而不敢妄动的士族,会将曹魏上下权利分割得一干二净。 而且曹丕此人秉持轻寒门,重士族的政治主张,无疑会更加的加快这一过程,这就注定了士族会在曹魏集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力也会极速膨胀,从而变成了臣强君弱的局面。 若曹cao不想南征北战几十年打下的基业被他人夺了去,那就必须大肆启用宗室力量,来遏制愈发不受控制的士族。 可宗室将领大都还年轻,肯定玩不过那些士族老狐狸,所以像夏侯惇这种见过大风大滥老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他们遮风挡雨,给足他们成长的时间,不然仅凭他们自己,很有可能死在杀人不见血的朝堂之上。” 对从灵帝时期就活跃在东汉政坛的曹cao而言,士族之害他看得很透彻,所以从崛起到现在他一直施行抑豪强、重寒门的政治主张,这一点兖州、冀州士族深有感触。 不过随着刘备的崛起,迫于外部与日俱增的压力,他只得将口子逐渐的放开,像陈群、司马懿、崔琰等人,开始逐渐在曹魏内部掌握大权。 不过随着曹cao多次对外作战的失利,让曹魏宗室在短短几年间损失惨重,虽然人都没啥事,但在国内的威望却遭受重大打击,从中原频发的叛乱就能看出。 首先要清楚一点,在大汉的每一场叛乱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股或者几股力量在推动,譬如之前发生在曹植留守的许都,曹丕留守的邺城的叛乱就能看出,这一点曹cao自然十分清楚。 于是曹cao在进位魏王时,借用曹丕、曹植夺嫡之争,直接将河北崔家族长崔琰斩杀,虽然崔家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士族,但用他的血来震慑其他人还是够的。 在曹cao斩杀崔琰后,中原大士族们的确老实多了,再加上季汉推行了更加严苛的抑豪强,重百姓的政策,致使他们开始对曹cao的命令言听计从起来,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副任人索取的模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曹魏的实力快速增长,不至于让逐渐变法成功的季汉反超,但这种实力增长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总有一会达到上限从而由盛转衰,而曹cao的死就是曹魏由盛转衰的开始。 而以曹cao的才情又怎会看不明白呢,所以魏延可以断定,曹cao他一定会同意的。 “文长,你为何如此笃定曹cao会选择曹丕,而不是选择更讨他欢心的曹植,大破异族的曹彰继魏王位呢。” 道理伊籍也懂,但他比较疑惑的是,魏延为何如此笃定曹丕会继位。 “曹cao有且只能选择曹丕,因为现在的曹魏不像之前只有内忧而无外患,因为我们的原因,就注定曹cao必须找一个有能力、又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人来主持大局,而大公子曹丕就是最佳人选。 首先是曹丕嫡长子的身份,这一点符合立长不立幼的理念,这会让很多恪守成规的士人满意,这一点是曹植、曹彰永远也赶不上的。 机伯,伱可千万不要瞧这些士人,这些人要么是经学大家,要么在某一领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