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科举的施行方式 (第2/3页)
后者没啥可的,征召南蛮组建无当飞军是早就商量好的,只不过被东进战事耽搁了而已,至于前者别看总督交州七郡兵事就以为权利很大,其实就和王芝、庞统他们差不了多少。 交州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还不到长沙郡的一半,相应的兵力就不多,再加上沙梼、刘封等人先后领兵离去,导致整个交州兵力也才三万出头,这还是把邓方的一万海军加上才有的,所以严格的讲,偌大的交州只有两万兵马。 不过这也正常,随着庐陵、会稽郡先后被拿下,交州已经成为季汉的腹地,不会直面大汉内部的军事威胁,而交州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只有安南山脉西侧的扶南国,以及交州内部士族问题。 外部威胁有安南山脉,以及朱崖郡的海军阻挡,以扶南国的虾兵蟹将根本没啥威胁,而处理士家问题基本以怀柔为主,所以两万人绰绰有余。 而且仆水上游经过近一年的开拓已经能正常通行舟,目前马良正在抓紧时间继续拓宽、加深,同时他还利用黑火药,打算沿河开拓一条陆路出来,用来加强益、交两州的联系,毕竟中南半岛的诱惑太大了,季汉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手。 …… 六月初 在刘备布置完荆、扬两州事务后,带着法正、陈到、李严、牵昭等一众文武踏上回成都的路时,魏延也紧赶慢赶抵达了成都,并在抵达成都的几后就迎来了两个新的生命诞生。 甄宓产一子唤做安,张筱竹产一女唤做喜,魏延也真正做到了儿女双全。 在此之后,魏延先在家里和张琪瑛腻歪了一段时间,严格贯彻自己所主张的鼓励生育政策,打算为季汉百姓做出表率。 不过快乐的时光往往总是短暂的,积压下来的政务必须要人去处理,糜竺和董和已经催促过好几次了,无奈之下,魏延只能依依不舍的和夫人们道别,回到官邸和他们一起处理政务,同时也在思考举办第一次科举事宜。 第一次科举考试虽然仓促,但必须把大致框架搭建起来,未来在主体框架上添砖加瓦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首先是取士问题,作为现代来客的魏延清楚的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不能像后世的大清一样,八股文大行其道,扼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由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理念已经不符合时宜。 当然,这里并不是抨击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因为此时的儒家还不是后世那样,它掺杂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的思想,很好的体现了儒家兼并与发展的特性。 而其提出的大一统的理论,成为两千多年来华夏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它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自始至终的让华夏成为一个整体,妄图割裂华夏者皆被扫进垃圾堆。 所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要消灭所有学,而是要兼并在儒家学中,以达到博众家之所长,集群英之荟萃的目的来使儒家学不断进步,始终领先其他学。 但思想是由人来传递的,不可能没有变化,每个人对儒家都有独到的见解,都有自己所秉持、所坚持的思想理念,久而久之,儒家学就变成后世那种暮气沉沉、蝇营狗苟的模样。 但社会能否进步,单凭儒家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让学科多元化势在必行,不过考虑到一次下药太猛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魏延就退了一步,提出三科取士的指导方针。 三科取士,即文科,兵科,工科三科。 文科,取上能治国安邦,下能平蛮治荒的士子,履职范围非常宽泛,上到朝中的三公九卿,下至乡镇的书佐吏,政务、税务、教育等部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因为没有规定取士范围,所以文科取士的范围很广,像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道家、阴阳家等学的士子都能参与其郑 不管你是想走仕途为官,还是想弘扬学来大兴教育,或者想凭借一张嘴来为国家谋取利益,反正只要你有本事,季汉都能以高官厚禄待之。 兵科,顾名思义,就是能取冲锋险阵的战将,能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或者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主要履职范围为征伐、教育这一块。 目前兵科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取以行军布阵,出谋划策见长的指挥帅才,一个是取勇武过饶将才。 不过相较于后者,前者的要求无疑要严格许多,必须先要走到文科的殿试,才有资格去考取兵科指挥系,从而走向战场领兵作战。 毕竟古往今来只要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哪个不是读过浩如烟海的兵书,仅凭经验作战是走不远的,就连关二爷不也时常温习《春秋》来提升自己么。 工科,即自然科学,这个分类就太大了,除了有墨家、农家、杂家等士子参与其中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