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二百零七章 欲联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欲联姻 (第2/3页)

,很明显刘妤是没想过再嫁的,如今让她嫁给魏延恐怕难度有点大。

    至于强迫刘备没想过,当年她们落入曹营也是他之过,直到现在他还抱有一丝愧疚,更何况刘禅和刘妤关系最为要好,万一强迫导致刘禅和魏延有隙,届时他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所以,他愁啊!!

    不过愁归愁,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他首先把皇后吴夫人、长公主刘婕唤来,先表明魏延对大汉的重要性,以及他的为人如何,再将打算同他联姻加强两家关系的想法道出,并希望她们能去做做刘妤的思想工作。

    从品格、年龄、政治地位因素来考量,魏延都是最佳人选,毕竟刘妤不可能孤身一辈子,而且季汉的人口、生育政策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作为大汉皇室的她更应该起表率作用。

    尽管嫁给魏延不是正妻,但魏延对夫人一视同仁的事迹整个成都谁不知道,除了名份外谁是正妻关系都不大。

    刘备的提议刘婕自然答应,对于魏延的品格、德行她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能出横渠四句、能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出先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的人品性怎可能差。

    何况刘妤如今才二十有三,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她总不可能一直孤身一个人吧,再句大逆不道的话,万一刘备驾崩了,皇宫换了主人,刘妤不可能继续住在皇宫吧,所以给她找一个归宿就十分要紧。

    至于吴夫人则表示,服魏延一事就交在她身上,魏延这条路是不好走,但她和张琪瑛、甄宓的关系不错,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服她俩,让魏延迎娶大汉二公主刘妤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且刘禅和刘妤关系好已经在季汉朝堂上传播甚广,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她们也会答应的,所以在吴夫人看来,刘备的担忧完全是在杞人忧。

    见夫人和大女儿三言两语就将一件麻烦事给解决了,刘备自然乐得清闲,此事虽然是私事,但对刘备而言却是这三件事中最为要紧的一件,只有将魏延绑上船他才能安心把季汉,把刘禅交给他们。

    ……

    关于刘禅和荆州问题,刘备并没有自作主张决定,而是召集了魏延、诸葛亮、法正、糜竺等人,打算询问一下他们的处理意见。

    汉王宫,不对,现在不应该叫汉王宫,要叫皇宫或者章武宫,因为现在的年号是章武,刘备自然就是章武帝。

    尚书省

    作为刘备最重要的政务处理秘书机构,办事地点自然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那章武宫主殿右侧的殿,自然而然就成了尚书省的办事处。

    而今的尚书省,也是自尚书省成立以来,官员到达最齐整的一次,因为皇帝刘备在尚书省内室里召见三省主官和法正,他们自然不敢摸鱼。

    “文长,孔明,孝直,子仲这就是寡饶忧虑所在,如何处理禅儿和荆州一事,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刘备先将忧虑尽数道来,然后放低姿态向四人请教。

    “陛下不必如此,这是臣等该做的。

    太子殿下如今已有十五,已然是志学之年,理应寻得一良师传授修身齐家治国平下之理,当也不负韶华。

    孔明学富五车,上知文,下知地理,德行出众,是我等学习的榜样,在治国、治民、律法、经义上都有不菲的成就,为太子之师绰绰有余!。”

    在育儿方面上,糜竺最有发言权,谁叫他儿子糜威,孙子糜照都是良才美玉,所以刘备一开始就向糜竺请教。

    而糜竺给出的建议也不出众人所料,就是拜诸葛亮为师,这不仅仅是诸葛亮学识出众的原因,还和他崇高的政治地位有关,作为刘备最倚重的文臣,倘若刘禅拜他为师那以后的帝王之路,恐怕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更何况在吏治改革前,诸葛亮就是股官拜上公太傅,专门负责教导太子学问的,相信不管是朝臣还是诸葛亮都不会拒绝的。

    “子仲此言大善,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刘备也觉得有道理,刘禅养成如今的性子和没有接受大贤的言传身教有关,倘若一开始就在诸葛亮身边学习,也不会像今这样让他伤透了脑筋。

    “陛下所托臣自然不会拒绝,不过眼下我大汉正大兴教育,各地的童学、少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何不让太子隐姓埋名,前往成都官学中学习道理呢?。

    臣虽能教导太子,但也是一家之言,所涉猎的学识范围肯定没有官学中广,何况太子久居深宫,在见识方面略有不足,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典籍中学习治国之道是不切实际的。

    臣建议,何不让太子殿下走出去看看,一边学习治国的道理,一边结合实际来验证所学,这样太子就会像陛下一般,文韬武略皆有所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