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荣 (第1/3页)
第216章魏荣 凉州,武威 太守府 “伯继,你来啦,快坐。” 看着一脸疲惫的蔡承,魏延连忙让他坐下歇息片刻,仅用时三个月就从长沙郡赶到武威郡,真是辛苦他了。 “将军,不知寻在下何事。” 蔡承坐下不久便开口问道,言语间还带有一丝喜意,相比于现在的荆州,还是凉州更适合建功立业一些。 前些年的北伐之战,季汉狠狠的揍了一段曹魏和东吴,让他们都陷入长时间的蛰伏期,所以荆州已经承平两年有余,虽然这对百姓们来是是好不过了,但对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军们而言,和平是正值壮年的他们难以接受的。 不过也没人会,也没人敢主动请缨离开荆州前往凉州参战,就算是大将军之子,在荆州军中素有威望的关平也如此。 因为将他们留在荆州陪太子刘禅学习明显是刘备授意的,无外乎是让他们和刘禅多亲近亲近,增加双方的信任和感情,这样在以后治理国家时才能君臣相得。 而且他们的长辈估计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只能等待骠骑将军魏延或者大将军关羽的召唤,而不能主动请缨去凉州,毕竟和未来的皇帝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任何家族来都十分重要,但对蔡承而言其实也就那样。 “无事,对了,蔡大家的身体如何了,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魏延并没有正面回答蔡承,反而关心起了蔡琰,看来魏延的目的不会简单。 “多谢将军关心,母亲承蒙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照顾,在生活中并未遇到什么困难,相反府中还会有很多朝廷、牧府送来银钱,平日里母亲也会和内子一起,拿出府中银钱去接济托孤所,去供养其中的孤儿和军属。 而且母亲自来到荆州调养身体后,情况也一比一好,时常到官学女院去授课,甚至上半年还去了一趟成都访友。” 谈起蔡琰他眼中就有了光,虽然他只是蔡琰的义子,但在寻常人家中,义子和亲子真没区别。 “不错,我等总算没辜负她。” 对于蔡琰的改变,魏延感到十分欣喜,尽管她前半生遭受的苦难罄竹难书,但好在后半生他们给了她一个算是完美的结局,不但有了义子能将蔡家的香火延续下去,还能有学生承载他父亲的学,还有友邻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恐怕只有这样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才能抚平她心中的伤痛。 “伯继,不知你对我大汉周边的胡人怎么看。” 魏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话题引到胡人身上,他刚刚刻意提起蔡琰,其目的就是活跃在西海郡的胡人,毕竟西羌和匈奴一样,他们都曾对居住在大汉边地的百姓造成过严重创伤。 “某恨不得亲自杀入草原,啖其rou,寝其皮,饮其血,抽其筋,挫其骨!。” 一提起胡人,蔡承整个饶气质由内而外都变了,眼中透露出的仇恨,言语中弥漫的血腥味,让有所准备的魏延都为之侧目,看来仇恨的确是一把双刃剑,这玩意儿以后还是少用为妙啊。 “既然如此,伯继,我这里有件大事一时找不到人来完成,于是我就想到远在荆州的你,因此才调伱来荆州的,听你家夫人刚给你产下一双儿女,如今却要让你们父子骨rou分离,希望你不要怪我啊。” 魏延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将军言重了,国事岂能因家事而废。 不知将军有何事所托,在下就算豁出性命,也会倾尽所有去完成的。” 蔡承连忙道,自己好不容易才来凉州了,可千万别让自己回去陪太子啊。 “伯继言重了,此事倒是没什么危险性,不过此事兹事体大,你先不要急着答应,先看看这个再做决定也不迟。” 魏延摇摇头示意他不要急,然后将怀里的信件递了过去,并让他看完后再做决定,这个任务一旦接了,这一辈子恐怕都将活在血雨腥风之郑 半晌之后 蔡承默默放下手中密信,先是深吸了几口气,然后目光逐渐变得坚定,他的夫人们不久前刚产下一子一女,让蔡家从此多了许多的欢声笑语,蔡家从此也多了很多的欢声笑语,这种生活让他一个孤儿格外的珍惜。 所以,像蔡琰这样的事发生一次就够了,为了家人,为了大汉边地的百姓他必须去,于是蔡承用笃定的语气道: “将军,我愿意。” “你想好了?,一旦答应,就没有回头路了。” “是” “不错,我没看错你。” 魏延平淡的了一句,丝毫没有为找到合适的人而高兴,若不是刘备强烈反对,他也不会找他人来代劳,毕竟名声这玩意儿对他的约束力真不大。 “这样吧,你可先在金城稍等些时日,同时你也可在凉州募集一些助手来协助你展开工作,有些时候仇恨比利益更能让人疯狂。 而关于你的任命不久后就会从成都传来,届时我希望你能严格按照信上的标准执行,切不可抱有仁慈之心,想想蔡大家曾经遭受的苦难,想想边地百姓几十年是怎样过来的。” “末将定不辱使命。” “行了,你就先下去休息吧,不过今你我的谈话内容,以及信上的内容我希望你把它忘了,治羌策出自你我之手,和信上之人毫无关联。” 在蔡承离开之前魏延特意叮嘱一番,毕竟一旦泄露消息了,他俩最多名声狼藉一点,但蔡承可能就有性命之忧。 “诺。” 蔡承郑重的答应道,随后拱手告退。 当屋内陷入一片沉寂后,魏延将密信摊开重新审视一番,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信件末尾的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