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荣 (第2/3页)
印上,只要见过它的人都认识,这是刘备私人官印,没过多久魏延突然笑出了声,仅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轻道: “这下你总该放心了吧。” …… 九月初 魏延离开武威领军向玉门关而去,预计大军会在十月末抵达,然后会花两个月来完成集结兵马、探明情报,积攒物资等工作,最后在章武三年元月初一兵出玉门关远征,预计花费两年时间,来完成西征所制定的三大战略。 趁着魏延行军这段时间,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原,自上次北伐已经过去两年有余,曹魏和东吴的况也有所不同。 先来曹魏 在曹丕篡汉后,随着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曹魏将中原士族牢牢的团结在身边,大量士族子弟走入朝堂为官,使曹cao时期动荡不安的中原大地恢复了平静,并在外部的压力下开始高速发展。 黄初二年 曹丕听从徐州刺史徐庶、尚书令陈群的建议,打算用战争来削弱臧霸的实力,以达到控制青徐二州的目的,于是曹丕亲征东吴,发动第三次濡须之战。 曹丕命曹仁、曹休、曹真等宗室大将兵分三路南征伐吴,东路军以曹休为主将,臧霸为副,从洞浦南下进攻建邺,中路军由曹仁、蒋济二人领军攻打濡须口,西路军则由曹真、夏侯尚等出峡石关,向庐江琬县一带进军。 至于荆州的刘禅直接被曹丕无视了,作为未来的对手,他早就把刘禅给研究透了,他要是真有发动第二次襄樊之战的勇气,就不会在荆州呆着了。 不过曹军气势汹汹发动的濡须之战,非但没能取得曹丕立国以来的第一胜,反而被接替周泰成为第三任濡须督的东吴宗室大将孙桓给大败于濡须口,折损几千军士就不,就连将军常雕、副将诸葛虔也战死了,还有部将王双被俘,曹魏对孙权发动的进攻,哪次吃过这么大的亏啊。 “人将军”的快速失败,让南征曹军的士气大跌,尽管东路军在曹休和臧霸的带领下,从浦口不顾生死的向建邺突进,但也无力扭转败局,于是次年四月份曹丕下令全军撤退。 尽管第濡须之战失败了,但曹丕最开始的目的达成了,浦口距离建邺不过百余里,曹军从浦口进军自然被吴军重点照顾,就算吴军战斗力不及曹军,但架不住吴军人多啊。 因此,战局是从濡须口崩溃的不假,但曹军伤亡最惨重的却是东路军,而东路军除了曹休的五千人外,其余兵马全是臧霸的部属,经此一战,横行青徐几十年的臧霸开始进入覆灭倒计时。 不过曹丕还没高兴多久,从襄樊传来的消息,让曹魏上下猝不及防。 黄初四年五月 中路军统帅曹仁因在濡须之战中未听取参军蒋济的劝戒,导致中路军遭遇大败,致使南征失败,返回樊城后的曹仁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并在濡须之战结束后的一个后在樊城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岁。 如果曹仁的骤然去世,让曹丕没了削弱臧霸的欢喜,那夏侯惇的去世才是他难以接受的。 当曹仁去世的消息传来,大将军夏侯惇就一病不起,再加上他身体本来就不好,能活到今全靠在荆州修养的一年,而且返回曹魏后的两年里,他常常因处理公务而废寝忘食,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在曹仁去世后的一个月,黄初三年六月,曹魏的擎之柱,大将军夏侯惇在洛阳与世长辞。 同年七月 鄢陵侯曹彰到洛阳朝见,不久后就突然恶疾缠身,仅十余就在洛阳病亡,这位曾横扫北方乌桓和鲜卑的“黄须儿”,不甘的死在病床上,至于曹彰死亡的真相是什么没人会去追究,他只能是病死的。 曹彰的离世让身为兄长的曹丕悲痛不已,随即以王爵之礼为他下葬,加谥号为威,亦可称为任城威王。 同年七月 曹丕调征西法将军夏侯渊入洛阳,以接替夏侯惇担任大将军,并拜其子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驻守长安,防备季汉。 同年八月 曹魏太傅另一支柱贾诩,在洛阳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短短一年间,曹cao留下来的重臣们相继离去,让曹魏宗室力量损失惨重,为此曹丕不得已大肆启用年轻一代,用来对抗日益壮大的士族力量,不过好在季汉目前的注意力在丝绸之路上,短时间内无瑕顾及中原,再加上曹丕的政治能力较为出众,将朝堂上的士族力量死死的遏制住。 因此,这一段时间是二代将领们成长的最后时间,一旦季汉结束西征回头北伐,或者曹丕出现意外压制不住士族力量,就是他们该担起重任的时候了。 而在一众曹魏二代中,有一个胆大包的人,他就是夏侯渊的幼子夏侯荣,就是那个在陇西会战时夏侯渊不慎中了魏延的埋伏,年仅十一岁的他拔剑与汉军鏖战,被王平俘虏的那个孩。 在被钟繇带回榆中后,夏侯荣知耻而后勇,发誓要生擒魏延以报今日之耻,于是他抛弃曾经爱不释手的玩物,驱散身边只知阿谀奉承的狐朋狗友,开始长居家中研习经义,同时向父亲、兄长、叔伯等请教用兵之道,甚至还向曹cao请教过权谋上的问题。 夏侯荣优异的表现,让曹cao想起了逝去的儿子曹冲,于是就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夏侯荣也没让曹cao失望,年纪就在经义、治国、军略上都有不俗的表现,被曹cao视为魏国下一代擎之柱。 而将魏延作为榜样,作为一生之敌的夏侯荣,秉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想法,在学习疲乏之余会去收集关于魏延的情报。 可对魏延了解得越深,夏侯荣就越感到绝望,世界上怎会有如此全能之人,不过性格坚韧的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反而愈发的奋发图强。 建安二十五年 夏侯荣在洛阳送走曹cao后,年满十四的他想起魏延曾过的,于是毅然辞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