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荣 (第3/3页)

家中父母、兄长,孤身一身在下四处访贤,以期望找到能打败魏延的方法,如今已有三年有余。

    不过现在夏侯荣在哪,作为他的父亲夏侯渊也不知道,这让意欲征他为官的曹丕无可奈何,要不是偶尔有人受托带来家书,他们都以为夏侯荣遭遇不测了。

    至于夏侯荣在哪,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秉持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战略思想,夏侯荣早就化名为魏荣,并伪造南阳义阳人士的身份在荆州大学求学,学习治国安邦之策,行军布阵之道,自然运转之理等。

    义阳魏氏,乃北伐军统帅、当朝太尉魏延的亲族,再加上夏侯荣能力尚佳,明显是一块正待雕琢的良才美玉,也没有人会去质疑他的身份,毕竟只需问一句就能分辨真假。

    而一切就是这么的巧合,作为穿越人士,再加上其父母早亡,所以魏延对义阳魏氏的印象很低,除了魏氏族长外他一概不认识,这和他一直避免和魏氏族人接触不无关系,毕竟自己是个冒牌货啊。

    因此,当他在成都为第一次科举劳心劳力,为推动吏治深化改革绞尽脑汁时,为远征西域思索进军线路时,突然人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魏荣的魏氏族人。

    来细细品味这句话,一个叫魏荣的魏氏族人,和魏氏族人里有没有一个叫魏荣的人,虽然它们的大体意思一样,但前者已经给人一种较强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

    所以,魏延自然认为是魏氏族人想让他帮忙,让这个叫做魏荣的族人进入荆州大学学习,对于这种为求学来走关系的人魏延还是很好话的,于是大手一挥,利用特权让荆州大学收了魏荣。

    就这样,胆大包的夏侯荣因各种巧合,成功混进季汉官员预备学校进修。

    而在之后的时间里,魏延因为要推动吏治改革,还要为西征做好准备,一来二去魏荣这个人就被他抛之脑后,再加上夏侯荣平时低调做人,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人能来戳穿他。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当初在陇西会战时见过他的人不在少数,例如在南郡为官的向宠,在临湘生儿育女的蔡承等都见过他,只要他敢去考取功名,那就是被拎出来之日。

    ……

    再来看看东吴

    虽然濡须之战东吴取胜,但同曹魏的关系也降至冰点,通商被魏国征东大将军曹休断绝,东吴缺少了获取重要战略资源的途径,若不是季汉目前的重心在西部地区,诸葛亮考虑到东吴还不能被灭,于是放松对东吴的出口贸易管制,这才让东吴松了一口气,勉强压下国内的危机,继续维持住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为了摆脱对贸易的依赖,实现战略资源内部循环,于是孙权低声下气给刘禅写信,希望他能让荆州的勘探队来东吴帮帮忙,考虑到开采、冶炼非一年之功,现在勘探和以后勘探没啥区别,相反还有人管饭,所以在听取了蒋琬等饶建议后,刘禅便同意了孙权的请求。

    随后孙权花费重金从荆州请来勘探队,在东吴境内寻找矿藏。

    章武二年,勘探队传来好消息,在豫章郡渝水之畔,宜春以东的新渝县境内,发现一座大型露铁矿。

    不过孙权没高兴多久,坏消息接踵而至,经勘探发现,新渝铁矿所产铁矿品相,和益州南中铁矿所产的矿石品相差不多,都属于难以冶炼的磁铁矿石,目前整个下只有季汉能冶炼,再加上宜春还有汉军驻扎,新渝这座大型铁矿对东吴而言,注定是一座只能看不能用的呆矿。

    深受打击的孙权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他而很快就想起魏延曾过,在大汉东边被倭国占据的岛上物产丰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

    者有意,听者有心

    考虑到水密仓技术被摸透,船舶已具备抗风暴能力,于是孙权下令改装几艘楼船,并打算在明年元月初一,让张温跟随向导去一趟倭国瞧瞧那里的情况如何,倘若真如魏延所,他不介意让倭国姓孙,而且这也是一条孙家的退路。

    为何孙权急于寻找退路,还不是在濡须之战时,曹休和臧霸不要命的向建邺突击,一副不拿下建邺誓不罢休的模样,那一段时间,也是孙权最难熬的时间,甚至他都有过迁都的念头。

    毕竟他真怕有一醒来,床边站满了披坚执锐的曹军,所以他怎能不思考后路呢?。

    和曹魏一样,这些年东吴同样逝去很多大将。

    建安二十五年,大将朱然战死南昌。

    同年十一月,第二任濡须督蒋钦和大将甘宁,双双因病去世,东吴仅一年就折损三员大将可谓损失惨重。

    章武二年初,大将周泰病死于建邺,同样让孙权心痛不已。

    不过该被病死的吕蒙,以及英年早逝的孙皎依旧活奔乱跳,前者自不用多,后者也因没有前往荆州导致感染恶疾去世,只能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目前江东近十万大军,主要由淮泗集团的吕蒙,江东士族集团的陆逊,以及宗室派系的孙桓三人共同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一个不慎满盘皆输。

    ……

    相比于曹魏和东吴,季汉的情况则要好的多,熟悉的老面孔基本都在,马超当然不算,尽管他身在曹营但不还活着么,曹丕又不会拿他怎样。

    唯一逝去的高官,还是在章武二年病逝的教育部尚书许靖,不过他死的时间不赶巧,恰逢刘备前往榆中参加大阅兵,导致许靖死得无人问津,甚至不关注的人都没注意到教育部尚书换人了。

    不过唯一不好的消息,就是刘备的身体开始出问题了,虽然不至于直接病倒,但处理政务的时间明显越来越少,不是刘备变懒了,而是他的精力跟不上了,毕竟人一旦过了六十,身体下滑的速度几乎以rou眼可见。

    但这暂时和魏延没关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马上要远征西域,去体验异域风情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