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二百五十章 司马懿的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章 司马懿的选择 (第3/3页)

已经高达百万了。

    而且魏延认为这还不是魏国的极限,气候宜饶华北平原非常适合粮食生长,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每一年粮食产量都会创出新高,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秋收后,曹魏很可能会根据局势再次扩军,届时总兵力会达到一百三十万左右,是季汉和东吴兵力总和的两倍,对季汉和东吴形成兵力碾压,而当兵力形成碾压之势后,曹魏的反击自然会接踵而至。

    对于魏国的反击,季汉有山川险固,有独步下的甲胄兵戈,有正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汉阳工业,有紧锣密鼓筹备的枪械师,有他们在自然不怕魏国的百余万大军。

    但东吴就不一样了,在地利上它被两者战略包围,在经济上它被两者制裁,再加上东进倭国岛的战略已经失败,东吴现在没任何发展潜力了。

    所以,尽管江东在粮食总产量上连年攀升,能供应二十万大军还绰绰有余,但总人口不足导致兵力只能维持在十万左右。

    可想而知,面对即将到来的反攻,孙权现在该有多着急。

    不过这和季汉没多大关系,反而以季汉如今的实力,曹魏在攻灭东吴时他们能拿下江夏、豫章、会稽等地,所以,季汉是乐意见到曹魏攻灭东吴的。

    毕竟两强相争,总比三足鼎立来得简单。

    言归正传

    魏国正在挖掘战争潜力,季汉在短时间内又突入不了中原,肯定无法阻止魏国这一行为,于是魏延灵机一动,既然硬得不行,那他来软的总行了吧。

    而让曹家历代君主都忌惮不已的司马懿来掌权,让他来搅乱魏国朝堂,从而将魏国拖入政治斗争的深渊,就像未来的南宋那样,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魏延是乐意将功劳送给司马懿,并希望司马懿能凭借此功青云直上,拳打司空长文陈,脚踢大将军曹真,掌握曹魏大权,行篡夺谋逆之事,届时大汉可兴,大汉可兴呐!。

    司马懿,你可要努点力啊!

    ……

    翌日

    魏延派汉军步卒三千人并两百火枪手,在器械营的掩护下发起突然袭击,他们先利用渡壕器具填平一段壕沟,为云梯车,箭楼、冲车等器械打开通道。

    然后再利用步坦协同战术,规避从激射来的箭矢、弩枪等远程攻击,让负责东门防务的陈泰束手无策,直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在武成取得的傲人战果,不是自己和王双有多么的优秀,而是魏延在故意放水。

    最后在云梯车抵近城墙后,汉军将士迅速将其固定好,并放下高高扬起的挡板搭在城墙上,在两者间形成一个30度左右的夹角。

    采用这种大仰角,是汉军在无数次攻城战中总结的经验,因为在这种角度下,曹军弩手是无法躲在垛口后射击的,他们想要射杀汉军只能先探出身子来,否则只能等着汉军踏上城墙,可那时候再射击已经太晚了。

    而城下的汉军弩手,以及箭楼上的火枪手,就等着射杀那些敢于探出身子射击的曹军,只有将这些敢死之士杀伤殆尽后,那汉军的冲锋将再无阻碍,进入他们最擅长的贴身rou搏阶段。

    很快,在汉军将士们密切的配合下,第一次面对汉军主力的曹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汉军猛烈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很快就让汉军控制了一段城墙。

    不过也到此为止了,因在陈泰组织军中将校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向汉军冲击,试图堵住这一段被打开的缺口,而汉军将士则利用坚固的板甲,锋利的横刀,短精悍的诸葛连弩将曹军一一射杀,双方一时间竟陷入僵持。

    但就在这时,突然从城墙外传来一阵鸣金声,这是魏延下达的撤退命令。

    在得到撤湍命令后,汉军将士们有序的向后方退去,但曹军却得理不饶人,誓要将这些汉军留在城墙上,于是他们得到了两个大号的炸药包……。

    在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后,汉军趁着曹军混乱带着袍泽的尸体撤退,并在离开时将无法回收的云梯车一同焚毁,防止一些技术落入曹军手郑

    就这样,一场持续不过半个时辰的攻城战结束了,双方伤亡其实都不大,汉军两百多人,曹军也不过六七百人,这还是曹军吃了没准备的亏,要是有准备的话不会这么快结束,伤亡比也不会这么离谱。

    但此战对曹军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仅三千人就能突破城防,倘若三万汉军主力一同进攻,他们能挡得住么。

    现在,已经没人再提魏延轻兵冒进这件事了,就算人家人少,但架不住人家全是精锐啊。

    与之相反的则是在后方观战的归义军,他们见汉军如此轻描淡写就登上了城头,除了惊叹汉军战斗力之外,也对平城内外强中干的曹军不屑一顾。

    于是他们纷纷向请战,魏延自然是欣然应允,他为什么今日要发起试探性进攻,不就是勾引归义军上钩么。

    如今鱼儿已经上钩,是时候该考虑撤湍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