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兖州攻防战 (第2/2页)
是,如果诸葛恪选择了弃守章陵,暂时后撤,在朱然水军的掩护下,回援西陵,阻挡王基从章陵到陆口一线的江夏郡土地就会完全失守,汉军掌握了东渡长江的可能。 而汉军一旦真的渡过了长江江东腹地就中门大开了。 这样的局面,可比王基进入庐江的威胁,还要大。 因此,诸葛恪只能一面坚守章陵,一面向建业求援,希望建业能及时增兵庐江,挡住王基。 孙权在得到诸葛恪的求援后,当下也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命令孙盛领兵增援庐江,同时把江夏战报,转呈给在梁国作战的陆逊。 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权还算是比较信任和尊重陆逊的,把这个选择权交给陆逊自己来判断。 但问题是,以陆逊的性格来说,他除了放弃进攻兖州,回撤救援江夏外,不可能有第二个选择。 一个,是因为陆逊本身用兵谨慎,如果江夏失守的话,他就算占据了整个兖州,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他不能容许江夏有失。 另一个.陆逊太清楚孙权的性格脾气了。 孙权给陆逊传递了江夏的战报,如果陆逊装没看到,拿江夏冒险的话.就算陆逊最后打赢了,在孙权的心里,陆逊的位置也会动摇的。
孙权可以给陆逊信任,但这个信任必须是孙权认可的“信任”.否则的话,不管两人私交多好,孙权也不会再信任陆逊了。 前两年陆逊不听孙权的命令,在蜀汉进攻兖州的时候擅自出兵,孙权已经很不满意,对陆逊很是冷落了如果这次陆逊不选择收兵的话,那么恐怕陆逊就只能回到建业,当一辈子不出建业的上大将军了。 无奈之下,陆逊只能选择退兵。 先让朱据领兵退往寿春,补充兵员和军械后,立刻南下,去救援江夏,击退王基。 之后,让诸葛诞,诸葛瑾从东郡和济阴郡退兵,继续坚守山阳郡。 最后,才是陆逊撤兵回淮南。 只是,就这么撤兵的话,陆逊也担心蜀贼会顺势追杀,侵入淮南.毕竟汝南已经被蜀汉的张嶷占领了,寿春西侧的门户洞开。 因此,陆逊在撤军的半路上,派遣丁奉突袭了谯郡,吸引张嶷,毋丘俭等人往谯郡方向集结兵力,不敢再分兵追击南下最后陆逊再领兵突袭了汝南郡,重新夺下了汝阴,细阳,慎县这三座县城,重新控制了汝南郡的东部。 双方大战持续到延熙十三年的初冬,双方各自退兵,偃旗息鼓,退守回之前各自原本的疆界。 这一战,让汉,吴双方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东吴这边,通过这次兖州攻略,终于是明白了,只要荆州,或者说是江陵一天不在自己手里,自己想要北上扩大国土面积,基本不可能。 而季汉这边也意识到了,光靠兖州一州之力,想要消除东吴在青徐和淮南的羽翼,也不可能做到至少在淮南守将还是陆逊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做到。 因此,东吴孙权经过了来回的权衡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固守边境的策略,等待时机。 而大汉这边,也在重新评估这个时候进攻东吴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 至少在这次大战之后,双方都陷入到了暂时的休战状态。 但这一切,不是曹魏小朝廷想要看到的。 毕竟,如果蜀贼不把目光看向东吴的话,那么必然就会选择继续北上,消灭盘踞在幽州的曹魏小朝廷了。 这种情况下,曹爽再次去把一年前被他贬为庶民的桓范给找来,让他再次出使东吴。 给桓范气的,直接卧床不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