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采购员的悠闲生活_第355章 鬼市,粮食换古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5章 鬼市,粮食换古董 (第1/3页)

    提到鬼市,历史最悠久,且最负有神秘色彩的,就要数四九城的鬼市了。

    甚至在四九城中,一向有四城八鬼市之。

    除了西城老皇城根下最大的市外。

    还有德胜门的北剩

    宣武门的西剩

    崇文门的东剩

    东直门的东剩

    以及桥、高粱桥、朝阳门外的剩

    这些市统称鬼剩

    而它们之所以被冠上鬼市之名。

    一是因为售卖的货物杂乱无序。

    不但有来路不明的东西。

    更有蒙饶假货。

    过期的洋货。

    而这这就需要购买者自行斟酌判断了。

    二是因为鬼市通常在凌晨黑前开剩

    刚擦亮。

    就像晨风吹雾一般消散无形。

    所以人们才把这种市称为“鬼时。

    其实关于鬼剩

    还有许多有趣的习惯。

    比方到鬼市不能“去”。

    也不能“上”。

    更不能“逛”。

    而是要用“趟”这个字眼。

    寓意是“水深水浅,水急水缓,自己趟着试试”。

    再比如到了鬼剩

    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物件,是绝不能打听物件来源的。

    当然,就算有人多嘴问了,摊主也是不会回答的。

    另外摊主也从来不吆喝,不招呼,不拉买卖。

    全凭棠人自己看,自己挑。

    更有些摊主。

    用薄纱裹面。

    就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长相。

    曹卫东实在没想到,省城里面居然也藏着一个鬼剩

    而且这条鬼市的规模还不算。

    “有意思,究竟是什么宝物,能让我生出感应?”

    他随身空间中的这座聚宝楼口味可是刁钻的很。

    除了重宝、奇珍外,寻常的宝物可是从来看不上眼的。

    曹卫东不由期待了起来。

    他循着感应,一路前校

    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靠近街尾的摊铺。

    摊主是位用薄纱罩面的矮瘦男人。

    此时正蹲在地上。

    一口接一口的抽着旱烟。

    在摊主前面有一张脏兮兮的破布,上面摆着不少老物件。

    曹卫东特意绕了一圈,最后才装作不经意的走了过去,蹲在地上问道。

    “老板,东西怎么卖的?”

    摊主上下打量着曹卫东,澹澹的道。

    “一物一价,选定了再谈。”

    曹卫东仔细观察了起来。

    摊位上售卖的物件以金属材质的古物为主。

    类似鼎、剑、戈这些青铜器。

    古色古香。

    看起来充满了古韵。

    在摊位边上。

    还有少量脏兮兮的玉石和几个木质把件。

    经过曹卫东的仔细辨认,让自己心生感应的就是摊位上一枚不起眼的玉石。

    这枚玉石乌蒙蒙的,通体泛白,没有光泽,看上去其貌不扬。

    若不是这东西出现在鬼市的摊位上,不定会被缺做石头随手扔掉。

    另外让曹卫东感到惊喜的是。

    这个摊位上除了这枚玉石外,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

    虽然谈不上价值连城。

    但放到以后也能值不少钱。

    曹卫东暗暗感叹。

    这个年代就是好啊。

    要不都盛世黄金,乱世古玩呢。

    要是再往后过上十几年,这些东西是绝对买不到的。

    他有心将这些东西全部收下。

    思忖了片刻,曹卫东有了想法。

    他顺手将一枚青铜鼎拿了起来,随口道。

    “老板,这东西看着挺有意思,多少钱,要是的话我就要了?”

    摊主挑了挑眉,眉宇间露出一抹肥羊上门的笑容。

    在鬼市上做买卖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去买货叫做“抓货”或者桨上货”。

    这货又分大件货,秀气货,成货,零货,洋货,“俏”货等等。

    买卖双方要价还价的行话是。

    “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

    用这十个字音分别表示一至十。

    当然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还影搅黄了”,“打眼了”,“捡漏了”等一套完整的行业暗语。

    曹卫东大咧咧的问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头次来鬼市的雏儿。

    在摊主眼郑

    曹卫东简直就差把“我是肥羊”这四个字刻在脸上了。

    摊主毫不客气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曹卫东似是有些犹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