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采购员的悠闲生活_第355章 鬼市,粮食换古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5章 鬼市,粮食换古董 (第2/3页)

br>    “这么一个破玩意竟然卖三块钱?有点贵了,能不能再便毅?”

    摊主脸色涨红,气的险些喷血。

    他恶狠狠的道。

    “你手中拿着的可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铜鼎,传是当年西周的皇帝用来祭的宝物,这可是我们家家传的宝贝,平时根本不会拿出来。”

    “也就是你走运,今刚拿出来,就被你看见了。”

    曹卫东心中偷笑。

    这个摊主实在是太能扯了。

    什么西周古铜鼎。

    先不西周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年了。

    器物传到现在会是什么模样。

    就算这东西真是来自西周时期的古物,摊主能舍得拿出来来卖?

    简直是方夜谭。

    要知道西周时期的东西,随便一件,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价值连城。

    比如西周早期的利簋、太保鼎,还有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等等。

    前世。

    这些都是国家永久禁止出口展览的重宝。

    曹卫东心里思忖着,还没有话呢,旁边走过来一个叼着香烟,看起来流里流气的青年。

    他“恰巧”发现了曹卫东手中拿着的青铜鼎。

    立刻凑了过来。

    “老板,这东西好成色啊,是什么来路?”

    摊主连忙压低了声音,配合的解释起来。

    “这是西周的铜鼎,是我家里的传家宝,要不是我母亲得了重病,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西周的?”

    青年有些焦急的对曹卫东道。

    “同志,这东西能否让我过过手?”

    曹卫东愣了一下,将铜鼎让了过去。

    青年将叼在嘴里还未点燃的香烟夹在耳上,双手接过铜鼎,翻来覆去的查看,不住的感叹。

    “好东西,这可真是一件好东西,如果我没有看错,这是西周时期的银青铜簠吧?”

    簠。

    这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

    属食器。

    体形略长,上下八鸟足,铸有四方纹,错银走纹线间隙。

    在两端簠壁错银字不知义的铭文。

    簠器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末期已经消失不见,存世数量极少,极其珍贵。

    摊主一挑大拇指。

    “同志果然有眼力,你的全对。”

    青年笑了。

    “摊主,这东西多少钱你能出?”

    摊主再次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百。”

    顿了顿,摊主又补充道。

    “我是因为家里的老娘生了重病,不然也不会出售这东西的.......这可是我的传家宝。”

    “诶,要是这事被我老爹知道了,不定会打死我的。”

    青年却没兴趣听摊主诉苦。

    他非常豪爽的道。

    “三百我要了。”

    青年着就要掏钱,谁知道摊主这时候却摇了摇头,道。

    “那不成,我做买卖讲究先来后到的,这位哥先看上的,我得先卖给他。”

    “同志,这东西一分钱一分价,确实值三百块钱,你要是想要就抓紧,要不然这位同志就要买走了。”

    青年闻言立刻道。

    “老板,你卖给我吧,我加价到四百。”

    摊主咽了咽口水,但还是坚持的道。

    “还是不校”

    接下来青年又提了两次价。

    一直加价到五百。

    但摊主还是无动于衷。

    青年暗骂了几声死脑筋,然后看向曹卫东,用商量的语气道。

    “同志,这东西你还要么?你要不要就让给我吧,我看上了。”

    曹卫东眼睛慢慢眯起。

    要是一般人听到这两人一番胡诌,肯定被唬住了,当场就会掏钱买下来。

    但曹卫东不是一般人。

    他觉得这个青年出现的时机有些奇怪。

    不过还没等他话呢,旁边突然又窜出一个人,脸上表情一惊一乍的道。

    “我靠,这是正经的好宝贝啊,谁要是买了,倒手就能赚钱。”

    “老板,这东西多少钱,我要了。”

    真是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他们两人为谁拥有最先购买权吵得不可开交,唯独摊主笑呵呵的看着曹卫东,催促道:“同志,你可真要抓紧了,要不然别人就买走了。”

    看着这伙人在自己面前演双黄,曹卫东笑了。

    看来自己这是碰到“并黏子”和“吃格念”的了。

    所谓的“并黏子”和“吃格念”,其实也是鬼市中的黑话。

    他们通常是摊主的朋友。

    在顾客询问商品时,这两个人就凑过来,一个帮腔,一个趁机抬价,将产品兜售出去。

    就有些类似曹卫东前世的托儿。

    眼见曹卫东无动于衷,青年眼珠子一转,悄悄将他拉到旁边,通他商量起来。

    “这摊主也是死脑筋,真是让人怄气,要不这样,兄弟,你先把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