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场比试 (第2/7页)
,舒晓松和常有的身影亦是出现在那里。苏兄,云兄,你们都出来了,舒晓松有些欣喜的看着两人。常有亦是朝着三人打量着。又过了几日,零零散散的又走出来一些人。第一轮淘汰赛,正式结束,拓跋川打量着数十名坐下的参赛者,缓缓开口。淘汰赛,便是如此的残酷,原本拥挤的数百人,只剩下寥寥数十人。下面,我宣布第二轮的比试即将开始。就在拓跋川开口的刹那,他的手中一张张银白色的卡牌飞向众人,互相抽牌,决定对手。众人的脑海中同时响起拓跋川的声音。苏洵眼眸微动,身躯站立起来,抓住那高速旋转的卡牌。他打量着手中的卡牌,赫然发现卡牌上写着五号两个字,他有些茫然的看着四周。舒晓松打量着苏洵,开口道:“苏兄你是几号。”苏洵微微一顿,当即慨然道:“五号。”舒晓松愕然道:“该不会那么巧。”在苏洵的注视下,他将手中卡牌上的数字亮了出来,果然是五号。额……苏洵一看,无奈的笑了笑。这么残忍,让我第二轮便遇到了苏兄,舒晓松尴尬一笑,有些无奈。苏洵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对手,不仅是他的修为,还有他在大道上的见解,从相处的点点滴滴中,舒晓松便明白,若是论道,无论是论道,还是比试,他都远非苏洵的敌手。看着舒晓松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失落之色,苏洵当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舒兄,就当你我好好切磋一会,互补长短。”听着苏洵的话,舒晓松从那失落的神情中恢复过来,当即淡然道:“纵然不敌,也会尽力一战,让苏兄也看到我并非碌碌之辈。”苏洵淡然一笑,道:“不论成败,只须尽力一战便可。”云兄,常有你们呢?舒晓松目光看向身旁的两人。我还好,对阵的乃是一名不知名的参赛者,云一剑缓缓的呼了口气。苏洵和舒晓松的神情落在常有的身上,却发现常有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古怪。常有,你呢?舒晓松下意识的问道。他的对手是我,常有尚未回答,鬼手便已经笑着开口。常有,你也算有些实力,这一次,你可千万别让着我,钟逸泉笑呵呵的开口。常有冷冷的看了一眼钟逸泉,道:“钟公子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与你辩论一场。”如此,便是最好,钟逸泉面色不变。待到众人分拨完毕的时候,已经是太阳最强烈的时候。巨大的场地,显得空空荡荡。除了望月城一些世家和参赛的学子,便是望月城的执法长老以及拓城主。将你们的卡牌挂在腰间,然后走向辩论台的中央,一声淡淡的声音传入苏洵及一干学子的耳中。众人一听,纷纷点了点头,将那银白色的卡牌系在腰间。在城主等一干人的注视下,数十人缓缓的走向辩论台。说是辩论台,实则却只有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放着茶水,香气四溢。在桌子的下方,便是几个蒲团。案头的上面,有着号码,你们对号入座便可。拓跋川目光看向诸多的参赛者。诸多参赛者朝着案头上寻找编号。五号桌子,苏洵心领神会,目光瞥向那不远处的五号桌子,当即坐在一侧。舒晓松看了一眼入座的苏洵,当即坐在苏洵的另一侧。数十人俱是找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纷纷坐在蒲团上。十二人,拓跋川目光扫向六张案头上,十二人,便是第一轮淘汰赛之后选出来的参赛者。能够在第一轮的淘汰赛不被淘汰,便已经说明了他们本身实力不弱,尤其是对道理的感悟,必定不会差到哪里。但比赛终究是残酷的,无论他们实力差不差,总归还会淘汰,而最终获得五品灵器,只有一人。拓跋川的目光落在诸多的参赛者身上,老者轻抚胡须,平静的笑道:“希望你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一场辩论,不论胜败,只论是否尽力一战。诸多学子纷纷站起来,对着拓城主行礼。下面我宣布,比赛开始,拓跋川的面前,一名佝偻老者平静的开口。突兀,在六张案头上,纷纷出现六名执法队的老者,每一名老者皆是落在案头边上,细细的打量着对局的两人。论什么呢?苏洵目光灼灼的看着舒晓松。舒晓松神情微动,笑道:“论论人生百态。”他轻轻的抿着一口茶水,而后郑重的开口。苏洵皱了皱眉头,道:“我们还未年迈,又岂会有人生百态。”舒兄,你确定,要论人生百态,苏洵当即有些不确定。就人生百态,舒晓松眼眸中露出一丝清澈之色,坚定的开口。既如此,请舒兄出题,苏洵做了个请的动作。文人最是不缺乏的便是礼仪,而论道,一举一动,尽显风范,礼仪也就或不可缺。人生最为清晰的莫过于脚下的脚印,但却是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的,我的第一问,敢问苏兄如何看待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酸甜苦辣。苏洵微微一顿,沉吟少许后,缓缓道:“人的一生,有的事情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有的事情不尽如人意,但却难以控制,有的事情让人失落,更让人绝望……”世事无常,遭遇挫折,生老病死之间,是一种现象。以寻常之心面对,难免会有伤感感怀,但却不至于沦陷其中,苏洵正色。舒晓松听后,眼眸微动,笑道:“常理应是如此,可未免也太过世态炎凉。”苏兄,倘若至亲离去,妻离子散,还能以极强的信心面对与否,舒晓松质问。苏洵一听,面色微变,从句话的辩论中,他已然听出舒晓松直攻他最为薄弱的地方,倘回答不当,便会漏洞百出,皆是破绽。舒兄稍后,苏洵看着舒晓松,面上露出沉吟之色。舒晓松看着苏洵的神情,心中暗道:“若是论其他的大道,他的确不如苏洵,但若是论人生百态,他也是不如。”苏洵无论是在境界上还是在感悟人生道理上都远远超过苏洵,但他却敢和苏洵在人生百态上过招,便是因为他先发制人。他提的问题,便是有意刁难苏洵,倘若至亲离去,苏洵的回答依旧是坚若磐石,那么他便可以说苏洵是无情无义之人。至亲离去,未曾动摇半分,既是无情之人,又何谈论道,也就没有道义而言。倘若苏洵回答确有伤感,那么便证明他亦会感伤感怀,也有可能陷入其中,故而并非苏洵所说的那般风轻云淡。那么他接下来的问题,便会让苏洵进退维谷,无法答题。苏洵看了一眼舒晓松,当即缓缓道:“人立于世,一草一木,弹指一挥间,花开花落,皆是世间浮沉。”苏兄作答,似乎有些牵强附会。非也,舒兄提的便是人生百态,既然是百态,倘若只经历一态,那岂有百态而出。所谓百态,便是指人生的起落,人的情绪,就连草木花朵,都非一态,人又岂会只有一态,莫不是舒兄所指是石头。世态炎凉,各具千秋,但倘若以平常之心,又岂能不乘风破浪,至亲离去,倘若心情毫无波澜,那又岂会有百态,那样的人,应该不能称之为人,而是冥顽不灵的顽石,舒兄觉得呢?苏洵用巧妙的回答避开了问题的本质。他始终将问题的重心围绕着百态之上,没有将问题继续延伸,也使得舒晓松无法对他的百态论点做出攻击。一旁的老者听着苏洵的回答,点了点头,道:“发乎于情,至于本心,才是人,一个有情感的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