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场比试 (第4/7页)
,便是明道,苏洵似是有所感悟道。自用、自专、舒晓松和常有皆是有些疑惑的看着苏洵。自用者,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不虚心向别人请教,自专者,按照主观意念独断专行。两人一听,不由点了点头。那场比试,他们两人则是要进行一场唇枪舌剑,方能论出胜负,舒晓松目光再次落在场上,那里已经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只怕不单单如此,苏洵若有所思道:“明的是事礼,礼法不可废。”但道,却又延伸了极广的范围,即两人之间的争执,最终由明道朝着明辨而论。但辩,难就难在,又有道理可循,但却必须在礼法的范畴,循礼而辩。敢问云兄,何为礼法不可废,钟逸泉当即沉声。礼法便是议礼、制度,礼法的建立符合天道,万物之间,有迹可循,云一剑沉声。那云兄知法礼乎,钟逸泉气势逼人。怎会不知,明道,便是天地之道同时并行,互相但却并不违背,是以君子以小德如同江湖流行,不息不止,大德则能敦厚化育,无穷无尽,正是天下盛行的大道。云兄遵从的乃是天下之大道,但天道尚且不全,天地之大道又如何能够让世人条理清晰,详辩明察,若不能如此,那是非曲直,又岂会有定义。是以,正是正,邪亦是邪,正邪之间,又岂可有界可循。云一剑一听,钟兄莫要诡辩。钟逸泉拱了拱手,还望云兄赐教一二。正是正,邪是邪,上律天时,下律水土,万物四季之变化,皆是有道可循,何谓无道。错综运行,川流不息,便是一种自然之道。聪明智慧,胸襟开阔,忠诚正直,自然能够使人尊重。是否明道,不在其言,而在其行。其言其行,又当如何,还请赐教。明道之理,人人皆懂,但却无几人敢做,明道者,心如渊泉,知风之自。心若是正,则明道可明,也便是正,心若歪,便无道可循,便是邪恶。那以云兄之言,何人可当明道,还望赐教。望月城,望月城主,便是明道之人,以一己之身,救望月城无数生灵,便是明道。她虽是柔弱身躯,但却以一城百姓的性命为己任,视若己出。即使是面对大帝的一击,尽管自己难以接下,但站在其身后的是望月城的生灵。若不明道,城主岂会选择牺牲自己,而保全一城之生灵。云一剑慷慨陈词的开口。他一番话,彻底将自己被动的局面转化为明道的制高点。倘若钟逸泉提出疑问,便是质疑望月城主的做法,望月城主牺牲自己,保全望月城,是远近闻名,无人不知的事情,她的事迹,容不得质疑。单单是一场辩论,便已经使云一剑立于不败之地。场下,苏洵看着云一剑,轻轻一笑,道:“云兄果然是辩道高手。”的确不凡,常有也是赞叹。从明道衍变成明辨,明辨之中,却也有德行,以德行延伸出法度,以法度正心,看似云兄处处落于下风,如履薄冰,实则是占尽先机,以最后望月城主明道之事,回归正题,让对手无处找寻辩论点。是个有心计的小子,拓跋川轻抚胡须,看向云一剑。我输了……此刻,在云一剑对面的案头上,钟逸泉垂下了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步步紧逼,竟然会换来这种结局。一切,看似在他的算计之中,但情况的演变,似乎已经超出了他的范畴,尤其是最后一辩,纵然他是天纵之资,也无法提出论点。这一次,他输了,输了极为彻底。他是一个自信的,但一战,却彻底将他的自信击溃了。云一剑双目凝视着钟逸泉,道:“钟兄,曾经你将我的道心击溃,但今日所作所为,我留了余地,并没有将你彻底击溃,并非我不会落井下石,只不过,我不像你,我也不是你。”说完一句话,云一剑起身,他舒了口气,突然觉得压在心头很多年的一块大石头,落定尘埃。经此一战,与其说是战胜了钟逸泉,不如说是战胜了自己。曾经的他,一度崩溃,甚至是在钟逸泉的阴影下生活。是因为自卑,或者说,那时的他,道心崩溃,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因为钟逸泉在他的心中,就像是一堵无形的高墙,挡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但如今,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击败了心中的梦魇。也使得他信心大增。下面,我宣布,一次论道大赛的获胜者乃是云一剑,老者目光看向云一剑,郑重的宣布。云一剑神情微微一凝,当即站了出来。拓跋川的手中,那把黝黑的戒尺陡然间出现在掌心中。城主唤你过去,那名老者轻声的开口。云一剑当即跨步来到拓城主的旁边,接过那沉甸甸的尺子。这把尺子,你当之无愧,拓跋川目光之中带着一丝柔和。云一剑当中接下尺子。一件五品灵器,就这么落在他的手中,更为重要的是,云家将会受到城主府的庇佑,一名参赛有些失落的看着场上,喃喃自语。云家在望月城本就不是什么世家,但从今以后,他们可算是抱上了大腿,有了城主府作为依托,云家在望月城便算扎稳了根基。又有一名年长的参赛者发出一声感慨。云一剑听着有些异样的声音,他的嘴角处浮现出一抹冷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你们只知道今日的风光,又有哪些人在意云家的过往,没有付出,又岂会有今日的云家,又岂会有今日的云一剑。只有云一剑心中明白,一切,源于云家几代人的不断付出。这把尺子,在云一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件五品灵器,更是云家未来的希望。苏兄,舒兄,云一剑跨步走向苏洵和舒晓松的身边。恭喜云兄,我们来日再见,常有亦是恭贺。常兄,这么快便要离去,云一剑眼眸中闪过一丝失落之色。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论道大会结束,我该离去了。常有说完一句话,向着云一剑、苏洵和舒晓松见礼后,方才离去。看着常有离去,云一剑眼中露出一丝失落。恭喜云兄,舒晓松和苏洵同时开口。云一剑思绪回转,看向两人,只是侥幸而已。论道第一人,岂能是侥幸,苏洵拱了拱手,道:“云兄大才,苏某折服。”苏兄客气了,云一剑谦逊道。云兄也没有必要太过谦虚,你刚有儿子,今日又得了论道第一,是不是该出点血,庆祝庆祝,舒晓松平静道。以苏兄和舒兄之意,该是如何庆祝的好,云一剑显然也是心情大好。我听说,望月城有一种流传已久的酒,上次来的匆忙,尚未来得及品尝,舒晓松面上带着一丝喜色。老榆林,你是指老榆林,云一剑当即笑道。就是老榆林,听说酒甘醇的很,舒晓松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上次他来的匆忙,没有品尝到老榆林,可算是一大憾事。舒兄果然见识多广,老榆林的确算是好酒,无论是在望月城,还是各大城镇,不过酒……说到此处,云一剑的脸上微微抽搐。不过什么……舒晓松见云一剑如此模样,当即有些疑惑道。云一剑稍微一顿,当即展颜道:“没什么,我们喝酒去。”苏洵一听喝酒,脸上也是露出兴奋之色,你们等等我,就在两人疑惑间,苏洵将酒葫芦的瓶塞打开,将一葫芦水倒了出来。苏兄,因何如此,酒就这么浪费了,云一剑皱了皱眉头,看向苏洵。舒晓松也是如此表情,开口道:“可真是糟蹋的很。”两位误会了,葫芦里装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