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〇〇章:举拔将帅 (第1/2页)
送走了公子载一行之后,几个月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诸多大事似乎都尘埃落定了,曲沃城又回归到一种看似平和的景象之中。为了暂时缓解由此带来的紧张局势,国君决定以杨国勾结戎狄截杀吕氏为由出兵讨罪,并确定在十月朔日的朝会上商讨具体的方略。 为确保朝会上能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他特意提前召请了宗伯伯胜(桓族韩氏公孙否)、司寇伯符(庄族游氏公孙会)、上大夫公孙澹(庄族申氏,字子澄)等人入宫商议。 其间,国君特意谈及了重修桓宫之事,说先君桓叔的宗庙破败如斯,心中本就感到不安,早就有心要修缮,只因事务繁杂竟耽搁了下来。如今桓宫遭遇大火,已然烧得面目全非,希望公族大夫能拿出一些财礼,将桓宫重新修缮一番。此外,去年聚邑遭遇水毁,国君曾让司马子申安排上大夫公孙澹前去修缮,怎料工程刚刚开动,就发生了一系列的纠纷。如今秋收时节已过,也该是打点修建的时候了。这众多的修缮营建事务,总该安排一个妥帖的人全权处理,但对于究竟何人堪当,国君的心中却没有主意,故而请诸位公族大夫推荐一个人选。 到了十月初一的朝会时,由于此前几名大夫已经作出了承诺,故而当国君再三询问意见时,其余公族大夫全都默许表示同意。国君因此下达指令,将讨伐杨国的时间就定在三个月后。 此外,因公子宜重病不醒,富氏又举族出奔,有两个师暂时没有统帅,需要众人推举新的统帅人选。对于庄族之师的统帅,众人都同意让公孙澹来接替,这本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为了让事情更加顺理成章,士蒍还是当场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自来往圣先贤都倡导“官事无摄”,为的就是避免为臣者权势集聚危及主君。既然司马子申因病无力执政,就应该在公族之中选拔贤良之士任职。倘若上大夫的确才德俱佳,他日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国君因此而授职司马并无不可,但绝不能因为父亲能够尽忠职守就将权位世袭下去。 身为话题的中心,公孙澹虽则气急,但总不能张口自己去争取,只得恨恨地将这口气咽了下去。倒是庄族其余大夫,如公子友、公孙焯,他们颇是有些理直气壮的样子,在朝堂上与士蒍据理力争,让场面变得极为混乱。 眼看着双方争执不下,国君在堂上瞠目而视,公孙会不得不出面调停,说如今时局紧迫,这些争议大可放到以后再去讨论,当务之急还是先定下将帅的人选最为合宜。他因此提出了一个权宜之计,就是让公孙澹暂时担任少司马一职;至于军中统帅,可让公孙澹暂时充任庄族之师副帅,主帅之职暂时空悬即可。 对于这个提议,庄族之众大都心悦诚服,国君与士蒍心中也暗暗赞许。但在明面上,士蒍仍要作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继续与庄族争执。最后还是国君出言,故意斥责了士蒍,事情才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定论。 至于异姓之师的统帅,宗伯认为应该让良志接管,而贞、惠、子我三氏则推举瑕伯子张(公孙开)来统领。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着这一个职务争执不下,自然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这次轮到士蒍来居中调停,他建议在异姓大夫之中选拔贤良之士,而里克正是一个不二人选。毕竟,里克一直以来都是桓族的属大夫,让他来接任此职,既不至于让桓族的力量受到太大的削弱,也能让庄族感到平衡一些,也算是一举两得之事。 士蒍自以为两全其美,但在公族眼中,这显然是一个双方都不能接受的选项。倘若真让一个异姓大夫担任了师长,他的地位必然要凌驾于公族之上,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眼看着众人步步紧逼,士蒍只得再退一步,建议在桓族、庄族和异姓之中各选拔一人,三人同时担任异姓之师的副帅,主帅之职可同样暂时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