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_第二百四十六章 理学弊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理学弊端 (第1/2页)

    “我承认你得很有道理,八股取士长期下去,恐怕是只会选取一些,只懂圣人之学,不懂处理实际事务得空壳子,这个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主要问题是在理学上,你还有什么看法就吧”

    朱棣也算是赞同了朱瞻壑所得八股取士坏处,可是他要和朱瞻壑彻底谈论得是理学。

    “理学啊,第一它禁锢了大明得思想,将大明思维固定了下来这是一大危害,而且是最大得危害,”

    “再就是,程朱理学得知行合一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知在前,行在后,若长此以往我怕有人只知道知,而不知道行,那时就算知道得圣人学多如牛毛,也依旧在知得道路上走远了,从没考虑实践,只会让大明停滞不前”

    没错在王阳明心学提出来前,已经有知行合一得观点了,但是旧观点是认为知在前,行在后,而阳明心学讲究知行合一,是认为认知和行动是统一的,在知中行,行中知。

    可惜得是,王阳明心学提出来得时候,被指责为异端伪学,因为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之争,不是单纯学术争夺,而是利益之间争夺,所以阳明心学在王阳明活着得时候一直被指着为异端伪学,真正发扬光大还是在他死后,慢慢在明后期才成为了主流之一。

    “程朱理学,可能是有你得僵化思想,可能是会造就一批人只会捧着圣人学事的人,可这没什么不可得,你要知道作为帝王,最主要得是自己地位权力不被动摇即可”

    “它只是用来统治下得工具,而这个工具好用,能确保皇权的合法性,还能维护政权的稳定就斜

    朱棣想的不多,理学在他眼中是用来统治下思想工具,利于他统治即可。

    “皇爷爷,这个我不反驳,确实是这样,但是皇爷爷你想过没,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你和太爷爷这样的雄主能握住这把剑,还是原来那句老话,你能确保后世君王一直能握住这剑吗?”

    “理学思想一直传下去,耳濡目染下,只要有一任君王昏庸,只要有一任君王软弱,偷懒懈怠,这时大臣就会自然的进行揽权,而一旦揽权成功,大权旁落,那这把剑就不是驭下了,而是下面的人用来禁锢皇上的剑”

    “那时,下面的大臣能用理学来限制帝皇,来牵着皇权走,也不是没可能”

    “若是再出现一个皇帝,有些头脑,想要对付这些大臣,但若没有绝对的权力,大臣看见皇帝越来越不好控制,是不是,敢直接换皇帝呢?”

    朱瞻壑的也正是明朝后面一些状况,皇帝每被翰林院教导理,要做仁义之君,要符合程朱理学得思想,但是轮到自己却又不执校

    典型的双标行为。

    甚至历史后面出现了宦官集团,而宦官集团就是皇帝推出来的代表,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文官集团,以至于后面有传闻,朱厚照得死就是文官集团的阴谋。

    因为朱厚照这人,虽然放荡不羁,但是却也机智聪明,同时也喜欢我行我素,直到想要亲自掌握兵权,cao练禁军的时,让文官觉得无法掌握这位皇帝,制造意外溺水导致朱厚照重病,甚至朱厚照想要换御医给自己治病都被驳回了,直接换了皇帝。

    甚至传闻启皇帝,也是因为重用魏忠贤,对抗文官集团,从而导致,文官集团直接用阴谋换了皇帝。

    朱棣闻声后,面色很不好看,他甚至不敢想象,因为真就像朱瞻壑所,他控制不了后世得走向,也控制不了会不会出现昏君。

    “再就是程朱理学重文轻武,认为文治是治国之本,武治则是末流,这点皇爷爷觉得妥吗?”

    “大明得江山,是靠武力打下来得,也是靠武力守着,看看宋朝军事上逐渐衰落,最后面对金元等外族入侵,无法有效抵抗,这就是轻武代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