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接触《红楼梦》 (第1/2页)
第211章接触《红楼梦》 在楼下的会客大厅,徐洛见到统筹《红楼梦》的央视一众领导。 罗教授代为介绍,指着一位60出头的老者,“徐教授,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戴林风同志,《红楼梦》剧组的领导。” 一到这位,徐洛就满是敬佩。 cctV这个名字是他定的,卫星轨迹的台徽是他请人设计的。 且79年的时候,他亲自带队赴香港采购影片,在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引进美国电视剧。 一度引起轰动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就是他采购的。 对央视和推进整个国产电视剧的贡献很大。 话也是79年,导演王扶林从英国考察回国,提到英国改编的莎士比亚的事情。 戴林风当即决定,也要把中国自己的文学经典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首当其冲,就是要拍四大名着之首的《红楼梦》。 消息一出,可谓是石破惊! 最后戴老顶住各种压力,拍板拍这部剧。 并担任摄制级领导成员,参与改编、摄制全过程,聘请专家、学者、作家讨论剧本,最终由他拍板定谳,这其中需要的是相当的识见和魄力。 戴老的事情还有很多,没办法一一赘述。 而戴林风得知一个香港人想要见自己的消息时,也是一头雾水。 因为他这会儿正忙着统筹《红楼梦》,要不是上面领导有交代,他还真不想来。 罗教授又指着另一位:“这位也是《红楼梦》剧组的领导班子,阮若琳同志。” “两位领导你们好。”徐洛恭敬和他们握手打招呼,“我是徐洛,从香港来的,你们叫我徐就校” 戴林风笑着道:“久仰大名,听广东台和浙江台都引入过你们的作品,我也看过,你们香港拍的电视剧确实很好。” 这还是他昨临时恶补的知识。 广东台引入的是《霍元甲》,而浙江台引入的是《鳄鱼泪》《蚕变》,这两部作品都是80年引入的,比《霍元甲》还早。 “难得有香港的同行要和我们交流,我们深感惶恐。”阮若琳也笑着道,“之前就想着和们交流交流,现在才总算是找到机会。” 徐洛道:“本来应该是我去拜访两位,但我苦于没有门路,让两位百忙之中抽时间过来,真是深感歉意,两位快请坐。” 等到他们二人坐下后,徐洛又问道:“得知央视正在拍《红楼梦》,能透露一下走到哪一步了吗?” “实不相瞒,我们过去也拍了一些,但删删减减太多,播出的效果不怎么好,要是央视拍好,我们亚视将会引入香港。” 一听到这话,戴林风和阮若琳直接怔住,二人下意识对望一眼。 以往只有内地引入港剧的事例,今儿居然有香港的电视台要引入内地剧,关键是这部剧连演员都没选好,剧本都没敲定下来。 这年轻人啥意思啊? 感觉好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但又感觉是在开玩笑,毕竟剧本没看,样本没看,就要引入,确实很没底。 戴林风琢磨了下,道:“徐……教授,是这么个情况。” 没叫徐,人家让喊徐,如果是熟悉,喊倒是没什么。 但大家刚见面,人家身上又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光环一大堆,真喊徐可喊不出来。 “我们剧组刚立项,现在还在选演员和完善剧本的工作,肯定没那么快拍出来。”戴林风道。 徐洛笑了笑,“没关系,我们先达成口头协议,即便三年后才播出来,我们也一样引入。” 他没时间也没那个精力去给剧组提建议,虽然这部剧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不可否认,它的经典之处。 阮若琳岔开话题,“冒昧问一下,您在香港那个电视台是挂职哪个职位的?” 她想要找到一些共同点,因为资料上含糊不清,就只徐洛是亚视的人。 如果是某些对口的职位,不定还可以相互学习学习,取长补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