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班师回朝 (第1/2页)
从广宗到洛阳的路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至少对于陈锡凯来说,这段路不怎么长。 至少这段路帮助他和皇埔嵩、卢植这两个现在的大佬,还有曹cao这个将来的大佬搞好了关系。 “没想到如今之益州依然如此强大,锡凯兄,倘若曹某人在中原混不下去,来找你时,你可莫要嫌弃啊”返回洛阳路上,曹cao这般和陈锡凯说到。 “孟德兄说笑啦,我也是交了个好运,才得以让这一身抱负有处施展”陈锡凯谦虚到。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锡凯兄能有如此强大的气运,未来这天下,必定少不了你的一席之地”曹cao这番话说到。 “哈哈哈,那我就承孟德兄吉言了”陈锡凯丝毫不知道,曹cao三人此刻正在想别的东西。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现在的陈锡凯实力可以算得上强横无比,是他们需要小心对待的存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锡凯公国出产的兽皮制作而成的皮甲,在整个大汉都物美价廉,就连曹cao统帅的部队,使用的也是锡凯公国出产的皮甲。 而且陈锡凯平定南蛮、益州匪患和世家的事迹同样在整个天下传开,让其他地方的世家战战兢兢,张扬跋扈的行为都收敛了许多。 主要是因为,陈锡凯的背后有大将军何进撑腰,还有强大的异兽战队和以一敌百的精锐兵马。 也有人质疑过,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当今皇上为什么不杀杀他的威风,反而放任陈锡凯在益州发展。 但这些质疑声音很快就被淹没,随着陈锡凯平定南蛮,让天下看到了他手下军队恐怖的战斗力以后,没有人敢出大声,除非当今圣上发话。 说话间,陈锡凯又一次抵达了大汉国都-洛阳,就算是第二次看到这座城池,他也还是觉得无比的震撼。 只是在这震撼背后埋藏了多少的皑皑白骨,那恐怕只有街道上那些罕见的老人知道了。 因为在大汉,尤其是汉末,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所以在这里,五六十岁绝对算得上高寿,更不用说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就比如,1959年至1981年,在甘肃武威磨嘴子18号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鸠杖),还随之出土了《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透过斑驳的木简,可以读到很多令人惊讶的尊老政策,犹如汉代版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特别是以下四点: 一,持鸠杖者,犹如皇帝使者 《王杖诏令册》规定:“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 也就是说,无罪之人只要年满七十岁之后,都可以得到朝廷优待,被授予鸠杖,即“七十赐杖”。持鸠杖者的政治地位非常高,任何人只要见到持有雕有鸠首王杖的老者,就犹如见到手持天子节信的朝廷使者一般,必须恭恭敬敬,更不能有所冲撞。 除了政治荣耀外,持鸠杖者还有切切实实的政治特权,可以享受减免徭役、赋税,拥有刑罚豁免权,本人到官府可以不行拜见官长的礼仪,还可以自由行走于驰道旁等。 二,持鸠杖者,享有经济特权 汉朝对于适龄老者的目标是让他们活的更好、吃的更饱、穿的更暖,除了国家定期补贴之外,朝廷还给予各种经济特权。 持鸠杖者,种田与经商都会减免赋税,尤其针对一些孤寡老人,规定免除各种租税,允许孤寡老人从事特种行业经营,比如开设酒店卖酒(当时酒是国家专卖品)。 三,汉律更倾向于持鸠杖者 关于老年人犯罪问题,木简中记载:官府调查案件,不能随意请他去“喝茶”,不能对他用刑,对七十岁以上老人,即便触犯刑律,但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法律传统。 与之对应的是,其他人对持鸠杖者犯罪怎么办不仅罪加一等,而且更加的让人心惊。木简记载:不赡养老人者,要被处弃市之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判以重罪,殴打长辈判弃市之刑,子女杀父母或祖父母,无论是否成功都判弃市之刑。因此,汉朝人对待老者,最基本的原则是千万别动手。 四,无辜殴打老者被处死 木简中还记载了一个案例,在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汝南(河南ZMD市汝南县)西陵县一个叫吴赏的下层官吏,派随从无故殴打一个名叫“先”的持鸠老者,当地主官接到申诉后,判处吴赏弃市,并上报朝廷。朝廷同意这一判决,并强调无故殴打侮辱持鸠杖者,罪责等同于“忤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