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第3/5页)
转身甩开他杀入篮下制造加索尔的防守犯规。 既然要拆陷阱,那就要用暴力的方式。 徐永的两罚都稳稳命中,和杜兰特相比,他的体能优势巨大。 在雷霆队续上得分后,他打的越发暴力,这次转身后直接在加索尔头顶完成了隔人暴扣。 进球后的他做出“聆听”的动作,联合中心陷入沸腾之中,也开始响起整齐的防守呐喊声。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喊声,公牛队的防守强度在提升,在成功防下雷霆队一波进攻后,徐永继续强攻,这一次他回转身的选择直接晃飞了杜兰特,跳投继续得分。 “我觉得KD说的是错的,除了颜值,徐的得分能力也和迈克尔一样强。” 这波连续的追分让解说席的巴克利发出惊叹。 半场结束,公牛队已经以58比52反超了比分。 徐永在第二节独得20分,半场就得到了34分。 “斯科特必须意识到,一对一没人可以防住徐。”半场结束的时候,巴克利继续说道。 中场休息回来,因为巴克利中场前说的话,球迷都在关注雷霆队下半场会不会调整策略。 然而并没有,布鲁克斯似乎变成了一头犟牛,依然坚决使用杜兰特单防徐永。 这一节徐永手感有所回落,不过依然单节得到13分,三节结束得分已经来到了47分。 而公牛队,依旧以84比78领先雷霆队6分。 “今晚是徐新的总决赛生涯之夜。”巴克利在解说席继续发出感叹。 徐永总决赛之前的最高得分是51分,是在2012年总决赛对阵湖人的G6里面得到的,今晚无论如何也会破了。 “斯科特·布鲁克斯这是萨姆·米切尔附体了,他们都忘记了比赛中还可以调整防守策略。”奥尼尔也在一旁附和,当年科比81分那场,猛龙队也是全场单防他。 第四节替补衔接段,雷吉·杰克逊这一段状态出色,雷霆队很快把比分追了上来。 和勇士队激战七场虽然消耗很大,但是他们的状态很出色。 公牛队这边提前派上徐永。 但也就在这时,雷霆队做出了防守调整。 他们开始坚决的放空公牛队外线的点,然后双人,甚至三人夹击徐永。 这种突然调整的防守让公牛队很多人措手不及,徐永的出球虽然快,但是罗斯、韦斯特,甚至巴特勒相继投丢外线投篮。 而当徐永调整打法打起无球,雷霆队那边也对他进行疯狂的无球双人夹击限制他接球。 在队友投不进的情况下,徐永虽然能强行突破篮下制造杀伤,但雷霆队越防越小,他的得分也越来越困难。 雷霆队开始逐渐掌握了场上局势。 很明显,布鲁克斯走了两个极端,先【反乔丹法则】,再【乔丹法则】,而且雷霆队执行的很到位。 最终,在解说席巴克利和奥尼尔捂嘴的表情中,雷霆队以103比98击败了公牛队,拿下了G1的胜利。 比赛结束后,雷霆队的队员在疯狂庆祝,公牛队这边大多数人则显得有些迷茫,因为他们甚至都没回味过来比赛是怎么输的。 “徐,发布会今天你别去了。”在结束握手礼后,锡伯杜过来找到徐永。 “汤姆,你知道我必须去的。”尽管输球让人沮丧,但是徐永知道这种时候他不能缺席。 不过在去新闻发布会之前,徐永交代了巴特勒几句。 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下面乌泱泱的全是记者,72胜的公牛队首战失利,这可是大新闻。 “你得到了58分,打破了乔丹个人55分的公牛队总决赛单场得分记录,距离埃尔金·贝勒的61分仅差了3分,这是你新的总决赛生涯之夜,你现在感觉如何?”提问的是FOX的记者。 “我们输掉了比赛,你说的那一切在输球面前毫无意义。”徐永回答的很平静。 “你得到58分,但是你的队友加起来才得了40分,你觉得是队友发挥不好导致这场比赛失利吗?”记者继续提问道。 锡伯杜不让徐永来是有考虑的,每一个问题对徐永而言都很尖锐。 “我们的对手今晚证明了他们为什么能来到这个舞台,他们是一支成熟且执行力极强的球队。” 徐永并没有选择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今晚的表现更多是战略上的较量,和发挥无关,但是他也不能在媒体面前示弱。 “你觉得公牛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还有机会吗?” “当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不会一片坦途,我们在对阵步行者队的时候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在这里也是一样。” 在结束了新闻发布会之后,徐永回到了更衣室。 在那之前,巴特勒已经要求队员们先留在更衣室。 在徐永进来后,巴特勒把更衣室的门关上。 队员们这时候表现的大多忐忑地低着头,今晚最后一节他们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很多空位都没把握住,别说其他人,他们自己都觉得难以接受。 上一次徐永发火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天看来一样是免不了了。 不过等了一会儿,想象中的怒火并没有来到,他们抬头发现徐永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我得向所有人道歉,今晚是我过多单打导致球队输球,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 和新闻发布会在记者面前的态度不一样,回到更衣室开小会的徐永,主动在揽责。 其实今晚责任最大的人是马龙,因为在发觉布鲁克斯的策略之后,马龙决定要徐永坚持打法,徐永也确实做到了三节僵持,但是第四节布鲁克斯的战术调整超出了马龙的预测。 跟队友们说这是马龙的错,大家不用放在心上,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这么做也不是帮马龙背锅,因为马龙在做了决定之后,他也并没有提出反对。 本质上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