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朱棣变了!朱元璋高兴极了 (第1/3页)
距春闱还剩两天。 村里已经开始开犁耕作。 晚饭后。 朱雄英像个小尾巴,跟在朱棣、徐妙云身后,来到卧房…… 第一时间,蹑手蹑脚跑到婴儿床边。 年龄小,个子不高。 下巴搭在婴儿床边,才能看到里面两个小家伙。 见两个小家伙看来,眨眼睛同时,伸出舌头逗弄,引得两个小家伙不停拍手笑。 朱棣、徐妙云看着不由笑了。 等雄英和两个小家伙玩了一会儿。 朱棣才招手。 朱雄英跑过去。 朱棣揉了揉小家伙小脑袋,笑问:“想和四叔说什么?” 朱雄英抬头,“四叔,雄英这次不跟四叔回金陵了……”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封信,“这是雄英写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信,四叔能帮雄英带回去吗?” 朱棣、徐妙云诧异对视。 他们是准备带雄英回去的。 母后、老头子、大哥、大嫂肯定想雄英。 同时。 他和妙云也担心,雄英离开大哥、大嫂久了,彼此间的父子、母子感情变淡。 他们都是大人。 这些事,自然考虑得到。 视线移开,落在朱雄英身上。 朱棣询问:“为什么不回去?不想你祖父他们吗?” “想!”朱雄英重重点头,紧接说:“雄英把思念,都写在信里了,雄英想留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劳动……” 四叔和夏先生都要去赶春闱。 这几天,他们没人教。 四叔已经安排好了。 东旭他们要在这几天,参加春耕劳动。 他没做过,也想参加。 而且他也是学堂学生。 不能因为是四叔侄子,就不参加劳动。 当初在辽东时。 四叔也没因为是祖父的儿子,就待在安全的地方。 而是冲杀在最前面。 …… 朱棣听朱雄英毫无保留,对他说出,不回去的原因。 不由感慨。 这个时代的孩子早熟。 而雄英,生活在东宫,耳濡目染更早熟。 无疑。 至少现在看,雄英很优秀。 跟在他身边,若能避开历史上的劫数,应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 朱棣收敛思绪,把信接过,笑笑点头:“行,四叔帮你把信带回去。” 小家伙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应该鼓励。 教孩子,要教他们明辨是非,掌握做出选择的能力。 而非教孩子该如何如何。 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才能独自面对任何困难。 至于回去看大哥、大嫂。等他考完,张榜后,还得回去,到时带雄英一起回去就是了。 朱雄英诧异看着朱棣。 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做决定,还以为,四叔不会同意。 随即笑了,“谢谢四叔。” 朱棣含笑揉了揉小家伙小脑袋,“回去休息吧。” 嗯! 朱雄英应了一声,转身,先跑到婴儿床边,冲弟弟meimei高兴笑笑,然后小跑离开。 徐妙云笑了。 起身抱起小祈婳,“想好了吗?春闱要全力以赴,还是……” 四郎虽然没说。 可作为枕边人。 她很自豪的说,放眼天下,没人比她更知四郎。 这段时间,四郎一直在琢磨…… 全力以赴? 还是应付一下,名落孙山? …… 二哥且不说了。 还有多少人,想借四郎此番春闱考,把四郎的声望推到凯旋回来后,又一个巅峰。 盼着大哥和四郎反目成仇。 他们心中多少也有点数。 秋闱考、督查百官期间,四郎之名突然在金陵城内尘嚣喧上时。 四郎就有警觉了。 “全力以赴考!” 朱棣抱起雍鸣,掷地有声。 徐妙云惊讶抬头,就见朱棣神色前所未有坚定,“其实当储君也好,做皇帝也罢,搞什么猜忌、朝堂制衡都只是辅助罢了,关键还看自己,能不能坐得稳、镇得住!……” 一件事,要么不做,既然做了。 他就没有随意应付,半途而废的习惯。 而且,他和妙云都决定要走。 既然要走,还怕什么? 大哥真觉压力大的,容不下他时,他走就是了。 老头子在,怎么也能带着一家四口,平平安安离开大明吧? 他又不是心心念念,谋夺储君之位的魏王李泰。 让大哥感受一下,强势臣子,也没什么不好。 大哥要是真能过了这关。 定能超远父皇,比肩秦皇汉武。 看看那些历史中,声名赫赫的帝王。 哪个是顺顺利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