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三百零三章:朱棣变了!朱元璋高兴极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朱棣变了!朱元璋高兴极了 (第3/3页)

城外……”

    蒋瓛低头,微微愣怔。

    太孙都不回来。

    朱四郎夫妇回京,皇爷还要他派人去城外等着消息?

    朱四郎在皇爷心中分量,已经这么重了?

    思绪一闪而过,忙应道:“臣遵旨!”

    目视蒋瓛离开后,朱元璋看向朱标,“老四虽然不在村里,但也不用担心雄英安危……”

    别说他早已在通往土桥村大道小道,布置了很多眼线。

    就是土桥村百姓,都能保护雄英。

    土桥村乡土村社,有一种特别强的组织动员和配合能力。

    这不是老四图谋不轨暗中训练。

    而是乡土村社这种合作机制,潜移默化训练出来的。

    再加杨老八等人,跟老四去辽东送粮草时,还练习过协同作战。

    说实话。

    就是派二十几人为一队的朝廷将士。

    土桥村都能抵挡一阵子。

    他怕不怕,这种动员组织能力?

    不怕!

    乡土村社本身就是一块稳定基石。

    百姓只要有吃有喝,谁会造反?

    当初,元朝统治时,但凡他能通过种地,有口吃的,都不会想着造反。

    ……

    朱标笑笑,“父皇,儿臣不担心,只是雄英没回来,有些想雄英,不过老四这么安排,肯定有原因,有他的道理。”

    既然把雄英交给老四。

    他和太子妃,就完全尊重老四对雄英的教导方式。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

    ……

    临近傍晚。

    蒋瓛再次匆匆赶来御书房,见马秀英也在,不由微微愣怔。

    发现朱元璋、马秀英都换上十分低调朴素的衣服,瞬间恍然,‘皇爷和娘娘这是要去徐府!朱四郎不来皇宫,就亲自去看!’

    一边暗暗思索,一边汇报:“皇爷,派出去的人来报,朱解元一家四口,已抵达金陵,这会儿应该已经入城。”

    “咱知道了。”

    朱元璋应了一句,看向马秀英,“准备准备,走吧,他们还没来时,你就一个劲儿催促了。”

    马秀英顿时被气笑。

    是她催促?

    这男人,死鸭子嘴硬!

    好几天前,就和她说,等老四小夫妻两回来后,就去天德府。

    ……

    两架板车抵达洪武大道后。

    朱棣轻轻扯了扯缰绳,转身笑道:“夏大哥,你们带着给我泰山的东西,先去徐府,我和妙云把东西送去宫里,可能顺便还要吃顿晚饭,让我泰山,不要给我们准备晚饭了。”

    夏时敏不由诧异。

    路上时,他们夫妻还私下讨论,殿下好像有些变化。

    此时,这种变化更明显了。

    廖妙贤见夏时敏发愣,笑道:“去吧,我们会把话捎到的。”

    朱棣笑着点点头。

    轻轻抖了抖缰绳。

    大黄再次启动。

    夏时敏目视朱棣一家四口消失在视线中,喃呢:“朱兄弟真的变了。”

    ……

    百官下朝。

    三三五五结伴从六部衙门走出。

    看到御书房外,台阶下,停着一辆马车,不由诧异。

    “陛下和娘娘要出宫?”

    “定是去魏国公府,看朱四郎和徐妙云!”

    “不一样喽!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九年,完全不一样喽!”

    ……

    就在百官议论时,一名皇城禁军,满脸激动,从百官面前快跑冲向御书房。

    引得百官再次议论。

    “又发生了什么事?”

    “看禁军激动模样,应该是好事。”

    “什么好事?”

    ……

    议论中,百官纷纷停下不走了。

    ……

    “皇爷、皇爷……”

    朱元璋、马秀英正准备上马车,闻声,顿足,循声看去……

    禁军快跑到朱元璋面前,气喘吁吁道:“皇爷,殿下带着王妃入宫了!”

    朱元璋愣怔。

    一时没反应过来。

    “是老四吗?”还是马秀英率先反应过来。

    朱元璋眼睛一亮,唰一下看向禁军。

    禁军连连点头……

    得到确认,朱元璋唇角缓缓向两边咧开,笑骂:“你信不信,明天太阳保准从西边升!”

    “明霞,快去御膳房,他们小夫妻两喜欢吃什么,你都知道,多做点。”

    哎!

    明霞欢快应了声,笑着小跑离开。

    马秀英含笑瞪了眼,老四这回回来,主动入宫,重八别提多高兴了。

    恐怕,也会让很多人惊讶。

    想着,视线转移,看向六部官衙外,聚集的人群……

    这几天真的有事情很忙,今天只有九千多字,加上昨天的,总共差两千字,等过了这几天。

    一定补回来。

    这种时候,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会不会挨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