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邀请沐英、蓝玉来福建,观摩新军! (第1/3页)
随着蒋瓛入宫汇报。 消息很快在金陵传开。 “福建百姓,比咱们金陵百姓都有福气。” “可不,要是俺们东家也愿意搞身股制就好了,每年多挣一两银子,俺就能送俺家小子去学堂学习了。” “别做梦了!据说,朝堂上大人物们为此吵翻天,很多人提议,必须马上制止燕王的错误行为,说什么,雇工身股制会让咱们变得好吃懒做不知上进。” “我呸!东家要是肯给俺身股,能让俺每年多赚一两银子,俺哪怕累死也愿意!” …… 消息在百姓间、官员间,引起了剧烈讨论和矛盾。 午膳时间,朱元璋来到坤宁宫。 坐下后,看着桌上菜肴,拿起筷子又放下。 马秀英微微皱眉,“怎么了?” “吃不下。”朱元璋叹了口气,“老四在福建的动作,咱是既高兴又发愁……” 乡土村社倒也罢了。 雇工身股制…… “外面的百姓希望朝廷效仿福建,可朝中百官极力反对,什么商业贱业,甚至老四迁徙百姓去东番、调令三百闽县海防兵去东番,都成了他们攻击老四的借口。” …… 马秀英眉头皱的更紧了几分。 士农工商。 商排最末。 历朝历代,除了宋朝,大多都秉承重农抑商。 即便宋朝,也并未提倡重商。 只是并不限制商业发展罢了。 官员们反对放开对商业的限制。 其实,既有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影响。 也有其他小心思作祟。 首先,老四雇工身股制提议,据很多人预测,一些给商人做事的掌柜、管事挣得,极有可能比官员多。 有人眼红,泛酸。 其次,别看士绅为主体的官员一直提抑制商业。 其实是抑制其他人参与商业。 天下士绅,谁家不经营店铺?谁家不做生意? 参与人多了,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其次,他们害怕重八在天下范围内,推行雇工身股制,损害自身利益。 这些人闹腾其实没什么。 重八的态度才重要。 “你呢?支持老四吗?” 几十年夫妻,朱元璋岂能不知马秀英这么问的原因。 瞪了眼,“他都在福建开始搞了,咱现在让他停下来,他威严尽失,还怎么做事。” “不过……” 啪! 朱元璋重重拍拍膝盖,咬了咬牙,“大明境内,其他地方就算了,乡土村社只是在农民和农民的土地上做文章,充其量只是增加了士绅未来兼并土地的难度,让土地兼并,越来越困难……” 可雇工身股制不同。 是直接在士绅、商人、官员身上动刀子。 无论愿不愿意承认。 这个群体,都是大明中坚力量。 稍有不慎,就会烽烟四起。 乡土村社建成后,大明已经很好了。 反正,他当农民,当皇帝,遍观史书,也找不到,超越乡土村社建成后的朝代。 不想折腾,也不敢折腾。 刘基那个老东西说。 建成乡土村社,极大遏制土地兼并,大明至少有五百年国运。 不错了。 老四的雇工身股制当然好。 很多生活在城池内,不种地的百姓,都会因此而富裕。 配合乡土村社,财富更会分散流入各个群体。 不会被少数不纳税的群体大量攫取。 可全面改造民间商业,折腾力度太大了。 他怕朱家天下,像杨家天下,二世而亡。 “老四太优秀,太聪明,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咱还庆幸,标儿没老四这么优秀,也没老四这份胆大包天的折腾劲儿,就在刚刚,标儿找到咱,说了对此事的态度。” 标儿建议对民间议论冷处理,往后尽可能少提及福建雇工身股制,多传播福建乡土村社的最新好消息,推动天下对乡土村社形成共识。 对朝臣,暗示这只是老四为出海在福建做实验。 朝廷不会,也不想将此推及天下。 …… 其实有些事情。 他对秀英也没说过。 老四表现的越来越优秀、出众时,他曾不止一次想,要是把大明江山,交给老四会如何? 可现在,即便有这个机会。 或许,他也不敢把江山交给老四。 身为皇帝,他得对大明百姓负责。 身为父亲,他也不想老四到头来,落得隋炀帝那般下场。 史书都在批判隋炀帝。 可身为皇帝,接收了历朝历代一些不对外公布的文献,这些文献清晰显示,隋炀帝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