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三百九十章:北征!北征!北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北征!北征!北征! (第4/7页)



    他竟然从混账老四眼中,看到了对他的笑话!

    对,这混账在笑话他!

    他勤政难道不好吗?

    ‘鲁莽了!’

    朱棣摸着鼻尖,讪笑,忙转移话题,“反正,若是换成我,我肯定受不了,一天七八个时辰,盯着一堆,满篇之乎者也的奏章……”

    ……

    “后世子孙,不知创业艰难,他们能每天,花三四个时辰,安安稳稳坐下来,批示奏章,处理朝政,就足够对得起你这位创业老祖宗了,千万别对后世子孙,抱有太大期许……”

    ……

    朱元璋听着,微微点头。

    老四说的悲观。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就是如此。

    而且,后世子孙也未必能像他和老四这般手腕高明。

    一些事情,真的全都交给他们圣裁独断。

    恐怕,他们未必能正确处理好。

    “那你说说,不废相制,如何制衡宰相?你应当清楚,相权太过于庞大了。”

    “很简单啊,把六部尚书,全部提拔为宰相,左右相之外,六部尚书也入相,左右相对六部尚书有领导权,但六部尚书也是品级相同的宰相,有权利参与决策,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

    其实就是内阁。

    内阁人多了。

    权力分散。

    就更容易制衡了。

    同时,左右相虽然是内阁顶级上司,因为不掌握执行权,想要做事,还得更多依靠皇权。

    可千万别像历史,搞什么司礼监,太监干政了。

    这群太监。

    完全就是皇帝家奴。

    除了极个别品性好的,大多数太监,根本不在乎什么名声,做事情,带入家奴身份,只考虑让皇帝开心。

    破坏力太大了。

    皇帝心腹,还是由门下省,一群正常人官员担任更好。

    其实,三省六部制是皇权天下,一种权力分配比较均衡的政体框架。

    再此基础上微调一下,稍微加强中枢集权就行了。

    任何事情,最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就像张真人说的,太极,最不稳定的,恰恰是两个极点。

    “父皇,废除相制,是剥夺权力,这个阻力很大,与之相反,扩充宰相对皇权而言,这是对相权的分散,可对百官而言,这是赋权,支持者,响应者会很多,若父皇废除相制,恐怕有儿臣和刘伯温压着,朝堂也会风起云涌,可如果父皇扩充宰相名额,除了宰相心里膈应,百官恐怕十分激动,毕竟,谁都想坐一坐百官凤首,如今,内阁八位宰相,机会多了很多……”

    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看着朱棣。

    他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儿子。

    脑子里全是些‘歪门邪道’!

    做事情,总能从一些出其不意,刁钻角度切入。

    身股制。

    他觉得,大明体量太大。

    直接一纸命令施政,反对者众。

    他就把乡土村社作为切入口。

    从乡土村社村庄,缺乏人才的实际困难,引导乡土村社主动搞雇工身股制。

    倒逼其他商贾豪强跟进。

    相权严重挤压威胁皇权。

    正常思维,肯定首先想到废相。

    混账不!

    他反其道而行,刁钻扩充宰相名额,分散宰相权力。

    “行了,你说的这些,咱会认真考虑,滚吧!”

    朱棣笑着起身,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吱……

    “老四!”

    刚拉开门,身后传来喊声。

    朱棣刚准备转身,朱元璋后续声音传来,“记住,无论你走到哪儿,遇到什么难事,你都是咱最优秀的儿子,咱也是你爹,只要爹和你娘活着,无论你遇到多大困难,大明永远是你的家!”

    朱棣唇角浮现笑意。

    没回头。

    含笑拉开御书房门,大踏步离开。

    朱元璋目视朱棣离开的挺拔背影,眼睛不由有些微红。

    这个儿子,终究要飞走了!

    他想喊住。

    可喊住。

    他如何安置这个最优秀的儿子?

    ……

    咱最优秀的儿子?

    爹娘活着,大明永远是你的家!

    蒋瓛低头站在门外。

    他没听到,御书房门打开前,皇帝和朱四郎到底说了什么悄悄话。

    恐怕,这些话,会永远尘封。

    可……

    朱四郎开门时,皇帝说的这几句话。

    也足够令人翻江倒海了。

    ‘朱四郎,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到底多重了?’

    ……

    “蒋瓛!”

    朱元璋声音传出,打断蒋瓛思绪。

    蒋瓛忙快步走入。

    当天。

    朱元璋对外发声,全面解释了特别行省、福建模式。

    同时,给愿意搞雇工身股制的,开了一个口子。

    对百官吹风,朝廷对此,不鼓励、不支持、但也绝不容许设置任何障碍为难。

    消息传开。

    百姓情绪迅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