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三百九十章:北征!北征!北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北征!北征!北征! (第3/7页)

>    用蛮横的武力,把原有的一切推到,他也不心疼,不可惜。

    纵使有无辜者,被裹挟其中,他也并不在乎。

    可大明能这样吗?

    反对者激烈反对,多少无辜百姓,因为无法明辨是非,会被裹挟其中,对抗朝廷。

    对待这种被蒙蔽,对抗朝廷的百姓。

    朝廷一旦推动革新,就一定要冷酷无情的碾碎。

    只有如此,革新才能走下去。

    福建能成功,那是他抓住了福建地方豪强,勾结倭寇海盗的把柄,最初,以此胁迫福建豪强按照他的想法去办事。

    后来,海贸开启,雇工身股制并未损害他们的利益,相反,由于海贸,以及海贸刺激福建百姓富裕,福建豪强商贾都从中赚取了庞大利益。

    才会拥戴雇工身股制。

    这才有后面,福建豪强商贾,深入反思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甚至,还资助读书人,搞了几个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义社学会。

    总体来说。

    福建是豪强商贾短暂,不情不愿被胁迫后,迅速获益。

    然后因为利益拥戴。

    最后,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做,名声也越来越好,开始反思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种,让所有人都富裕的体系,进而发自内心认同。

    可这在整个大明行不通。

    短时间内。

    没有那么大的财富基本盘,让整个大明的商贾豪强,迅速从雇工身股制中获益。

    海贸的刺激作用,支持一个福建,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

    不足以支持整个大明。

    这就意味着。

    雇工身股制推及天下时。

    商贾豪强,必然要经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利益受损期。

    至少三四年时间。

    等天下百姓都渐渐富裕,购买力增强时,他们才能从雇工身股制中获益。

    大多数人,哪怕豪强商贾的眼界比百姓长远,也不愿意如此。

    毕竟,商贾豪强也担心,在这期间,会不会出现什么波折。

    比如,成本增加。

    再遇突发状况,会不会导致自身衰败,等不到三四年后,民间百姓都有钱,生意好做的时候。

    “父皇,其实只要朝廷肯放开一个口子,就会有人搞雇工身股制,一个个乡土村社,绝不安分于,守着一亩三分田那点利益,等农民吃饱饭后,他们会寻求更多机会!”

    “可农民自身也有很大缺陷,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才,而乡土村社想要挽留人才,施行雇工身股制是最好的办法……”

    当十几年后。

    越来越多乡土村社,为谋求更大利益,主动搞雇工身股制时。

    支持雇工身股制的百姓,就更愿意去乡土村社控制的商铺、商号消费。

    这种不对称竞争,必然迫使部分聪明的商贾被迫改革。

    “乡土村社是撬动大明均富、共富,迫使商贾豪强,捏着鼻子,进行自我改造的一把钥匙,父皇只要给乡土村社开个口子,只要坚定不移,培育乡土村社……”

    这条鲶鱼,一定会逼着已经处于食物链顶层的rou食者,做出改变。

    不改变都不行!

    这比直接的施政命令,更温和一些。

    反对力量也更小一些。

    只是,可能时间长一点。

    他估摸着,乡土村社倒逼商贾豪强,至少还需要十几年时间。

    朱元璋笑了,心情格外舒爽。

    他猜测,土桥村联合其他村庄,对外开拓,搞雇工身股制,也是老四的主意!

    根据锦衣卫汇报。

    金陵有些村庄,也亦步亦趋,效仿土桥村这样做了。

    这颗种子,老四已经给大明种下了。

    “爹想废除宰相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北征后,你的功劳足够担任宰相了,顶替汪广洋,与刘基一同,协助爹,完成废除相制如何?”

    本来,他直接告知老四就行了。

    可现在,他更想听听,老四对废除相制的想法。

    朱棣微微诧异。

    倒不是因废除相制。

    而是老头子征询,他对此事的看法。

    “父皇,儿臣其实……并不赞同废除相制。”朱棣略微犹豫,还是实话实说。

    这般推心置腹,逆着老头子心思说话。

    他也有顾虑。

    他现在,其实并不想过多插手大明内部的事情。

    “首先,儿臣北征之后,会尽可能马上走,百姓连支持儿臣做储君这种言论苗头都出现了,儿臣并不想太多掺和大明事务。”

    朱元璋瞬间瞪眼。

    可想到,这个混账,难得跟他这么毫无保留,掏心窝说话。

    强忍气恼,询问:“说说你不赞同的理由!”

    形势所迫。

    老四飞走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这让人心里憋得难受!

    他这一辈子,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本以为心硬如铁了。

    没想到,这个混账却成了他的软肋。

    朱棣略微沉吟,“父皇,你可以每天批示奏折十几个小时,大哥可以,乃至雄英也可以,可后世子孙呢?父皇不会觉得,他们也都可以这般勤政吧?”

    朱棣瞥了眼朱元璋。

    “你那是什么眼神!”朱元璋顿时‘气急败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