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第3/6页)

绿师姐!”

    雍鸣突然故意插嘴。

    朱雄英扭头,握拳吓唬。

    雍鸣低头偷笑:“大哥,我还喜欢其他师姐,我喜欢师姐们偷偷给我好吃的。”

    噗!

    马秀英、朱元璋被逗笑。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朱元璋含笑看着雍鸣,抬手点了点,“你爹身上那点脸皮厚,无赖劲儿,全都让你学去了!”

    ……

    一家人一直聊到午后。

    朱元璋、马秀英表态,他们对这门婚事没有意见。

    只要朱标同意,等北征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不过,朱元璋提出一个要求。

    北征后。

    采绿不能跟着回东番了,要让采绿留在马秀英身边。

    说白了,就是让马秀英亲自教导。

    朱雄英想要反驳时。

    徐妙云替采绿答应下来。

    当初,她和大嫂七八岁时,也在母后身边待过两三年,得到母后亲自教导。

    那段时间,她在母后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宫内规矩多,但采绿能有这个机会,是采绿的福分。

    母后大风大浪走来,知识以及阅历沉淀的智慧,采绿能学到一两分。

    对采绿将来在皇宫生存,都受益无穷。

    徐妙云出宫时。

    朱元璋特批雍鸣和祈婳跟着回府。

    朱元璋知道,海军将领、海商来了金陵,肯定要去朱府拜访。

    朱棣不在。

    朱府做主的就是徐妙云和朱棣的嫡长子雍鸣。

    雍鸣现在接触这些海商,有利于将来继承朱棣创下的基业。

    ……

    果如朱元璋猜测。

    徐妙云带着朱雍鸣刚刚回府,娜仁托娅就匆匆来报,海商们全都在议事厅等着。

    徐妙云把小祈婳和金豆子,交给娜仁托娅,就带着雍鸣赶往议事厅。

    “大伙儿说说,王爷此番北征之后,会不会立国?”

    “对啊,我也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若是王爷立国,我是打算迁徙到王爷治下,做王爷的臣民。”

    “张兄,当初你可不是这样说的,你好像准备把你家庶子迁徙到王爷治下。”

    “嗨嗨,这不是形势发生变化了嘛,这几年,在东番待久了,我每次回咱们中原,总觉得各种不适应,咱们福建还好点,去其他地方,越发感觉难受。”

    “可不,我也有相同的感觉,福建氛围还比较接近东番,可咱们大明其他地方,太死气沉沉了。”

    ……

    徐妙云、朱雍鸣来到议事厅外,就听里面传出的议论声。

    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这些豪强商贾对东番的认同,恰恰说明了,四郎所做一些文化氛围的倡导是正确的。

    可这些话,在金陵说,若是传扬出去。

    恐怕又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王妃!”

    俞靖率领海军将领,坐在左侧,没有参与议论,率先看到徐妙云和朱雍鸣。

    海军将士哗啦整齐划一起身。

    商贾们后知后觉,忙起身。

    “拜见王妃、世子!”

    徐妙云牵着朱雍鸣走入议事厅时,众人齐齐行礼。

    徐妙云含笑点头,落座后,雍鸣站到了旁边。

    “刚才听大家议论的热闹,对于大家喜欢东番的氛围,我和四郎都十分高兴,不过,这里是金陵,大伙儿接下来说话做事,还是要注意点。”

    有些事情,必须提醒。

    海商们来金陵是为了做生意。

    她和四郎则希望,通过海商,把新气象引进来。

    不能因为海商们口不择言,影响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是是是。”

    “王妃教导,我们记住了。”

    ……

    一众海商回想刚才谈论内容,纷纷意识到,激动之下,的确有些口无遮拦,纷纷保证。

    徐妙云一笑,转移话题,“陛下已经准许你们开办博览会的提议。”

    海商们已经从俞靖口中得知了。

    可再从徐妙云这里得到确认,依旧高兴。

    纷纷笑着交头接耳私语。

    徐妙云等待片刻,继续说:“既然要办博览会,就要办的出彩,办的别开生面,给金陵百姓,留下难以忘记的深刻记忆。”

    这样,才有利于,新气象的传播。

    “你们准备怎么办?有想法吗?”

    众海商相互对视。

    一名海商起身抱拳作揖,“王妃,此番我们带来的货物,有海外一些果干、香料,还有一些,从西边传来的琉璃制品、另外就是咱们福建乡土村社出产的棉布、丝织品、红枣玉米糕、茶叶、柿饼、炒栗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徐妙云边听边默默分类。

    海外的物产,主要是农作物果蔬制品。

    手工业制品。

    海外根本没法和大明相比。

    一直以来,福建的海贸都是往海外贩运手工制品。

    “福建的棉布、丝织品?”徐妙云看着海商们,好奇询问:“海贸供需已经无法消化福建产出?”

    福建产出的低价棉布、丝织品,四郎一直以来是不希望在大明内部进行倾销的。

    对大明原有从事这些行业的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