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七章:东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 (第4/6页)
/br> 周围蓝玉、瞿能等将领,方孝孺、练子宁、铁铉等文官,顿时爽朗大笑。 笑声引得众人齐齐转头看来。 就连朱元璋都被笑声惊动,往后面看了眼。 众人笑过后。 朱棣询问:“永昌侯,示范区如何?这些牧民百姓于我有恩,希望永昌侯可以善待他们。” 蓝玉收敛笑容,郑重点头:“王爷放心吧,现在的蓝玉和曾经的蓝玉不同,我也会约束好军纪,绝不会让老鼠屎,坏了示范区。” 示范区就是朱老四留给雄英的一笔财富! 将来雄英推行朱老四的理念。 大明境内的精英层,乃至军中或许有反对意见。 但大明境内,无数乡土村社以及示范区绝对不会! 会因朱老四,坚定不移支持雄英! 因这些人,都受了朱老四恩惠。 无法报答朱老四。 必然会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朱老四亲自栽培抚养数年的雄英身上。 这是朱老四给雄英,留在中原的一笔,极其宝贵,分量极重的政治财富! 当然,他的境界还想不到这些。 是他和张玉搭班子,去示范区时,陛下、刘伯温、李善长相继找到他,对他说的。 当今天下。 恐怕也只有这三位,看透朱老四给雄英留下一份何等厚重的政治财富。 所以他是打心底里感激朱老四。 …… 蓝玉收敛思绪,指了指身后的瞿能等人,“陛下钦点带上瞿能他们这批优秀青年将领,就是去你燕藩观摩你的五万精锐陆军,怎么样,打吕宋,不会没信心吧?” 朱棣笑笑。 “此番,我们燕藩,为你们实战演示一次,什么是真正的步炮协同!” 朱棣自信的话,落在众人耳中。 瞿能等人纷纷对视,眼中迫不及待之色跃跃欲试。 很快,朱棣身边就聚集了一群人。 有朱樉为首的皇子们。 有蓝玉、方孝孺这些与朱棣交好的文武。 一群人,很快来到周庄内第一个村子。 沈至带着朱元璋来到村办刺绣坊。 众人站在外面窗口、门口观看。 一群妙龄少女正坐在里面纺织丝绸、刺绣。 有点文学底蕴的朝臣,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想到一句诗:秀女拈针锦线长,纤纤玉指领馨香。 沈至介绍道:“陛下,当初帮扶周围村庄建设乡土村社,我们根据王爷的指导,在这些村子建立了学堂,这些女子都粗浅学了三字经、论语,然后我们沈家就派出绣娘教这些女孩子刺绣,学过知识的女子,对于刺绣的领悟能力很不错,仅仅两三年功夫,刺绣的整体能力,就已经超过我们沈家秀坊的熟练绣娘。” “现在,每个村,这些女孩子都宝贵的很,别村要想娶走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就必须答应,将来嫁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到村子里来,不然,就得出更高聘礼,可是,伴随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马秀英回头,饶有兴趣询问:“什么问题?” 这些女孩子不被父母嫌弃。 相反,还被这么重视,她很高兴。 农村太多溺死女婴的事情了。 很多家庭,即便养闺女,大多都是为了百姓之间换亲。 身为女人。 大明母仪天下的一国之母。 她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悲惨不断上演。 可以前,她也无能为力。 自从乡土村社建成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金陵附近的乡土村社村,女孩子在养鸡、养猪方面,比男人更有耐心、更有优势。 女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也渐渐变重要了。 土桥村那个春妮,嫁到邻村,因为学了点老四教授的数术知识。 更是成了乡土村社的带头人。 …… 沈至笑道:“娘娘,现在周庄有闺女的村庄内,都在讨论,乡土村社的股份,家庭女性能不能分一份,将来出嫁怎么办?带走?还是如何?” “很多有女孩子的家庭,随着家庭富裕,嫁女也不在乎聘礼,反而要求婆家许诺,自己女儿嫁去对方家中,必须分一份股份,作为依仗,即便将来被休妻,婆家也不能索要这份股份,为此,闹出好多笑话和矛盾。” 朱元璋微微皱眉,扭头,冲朱棣招了招手。 朱棣快步走来。 朱元璋询问:“老四,你对这个情况,有什么建议?” 朱棣环顾众人。 瞧着一些文臣,已经面露愤怒,跃跃欲试想要发表意见,笑道:“儿臣以为,朝廷不必对此抵触惧怕,事物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新问题的出现,这是必然规律,而且,未来随着女性在创造财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予以她们利益也是必然的。” “诸位大人家中有正室,还有妾室,为何正室拥有极大的权力?” “说到底,就是因为正室在家庭角色中,发挥的作用很大,负责管理后宅、教育孩子等责任,所以需要予以相应的权力罢了,妾室,在诸位大人眼中,就是讨你们欢心,为你们生儿育女的工具,她们的价值卑微,所以不需要予以什么权力。”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