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三章:被大明视为异端!战起! (第1/5页)
船舱。 朱元璋父子隔着一张书案相对而坐。 雍鸣静静站在朱棣身侧。 朱元璋含笑冲雍鸣招了招手,等雍鸣来到身边时,抬手揉了揉小家伙小脑袋。 见朱棣唇角动动。 朱元璋笑着瞪视摆手,“是想和父皇解释百姓对你山呼万岁吗?咱没那么小气。” 相反他很高兴。 这恰恰反映出,东番百姓对老四的支持。 东番百姓是由一群中原迁民、蒙古俘虏、东番本地原住民组成的一个大拼盘。 老四能让这样一群人心悦诚服。 他也放心了。 他让老四下船舱,与他单独谈谈,也不是为此事。 “你和爹说说,那个劳动者创造历史?历史难道不是君主创造吗?没有始皇帝、汉高祖,以及咱这些一个个皇帝,哪有什么历史……” 朱棣不由被逗乐了。 果然,每个有能力的人,都想贪天之功! 可恰恰如此,很容易让人骄傲自大,进而迷失自我。 “笑什么,快说!”朱元璋没好气瞪视。 他就是对老四这个说法感到新奇。 再结合,老四能把东番这样一个形形色色人组成的大拼盘治理好,民心所向。 他就想知道,是不是和老四所说的劳动者创造历史理论有关系。 “父皇,若是没有天下百姓厌恶、痛恨元朝已久,就算父皇有天纵奇才,父皇认为,咱们朱家能取代元朝吗?” 一句话,让朱元璋陷入沉思。 “恰恰是天下的劳动者,包含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读书人,踏实肯干的所有劳动者,对元朝的不满情绪,引发了元末战乱,这才是咱们大明得以建立的基础,父皇、韩国公李善长、二叔、我泰山、蓝玉这些人,只不过是所有起义势力中,通过优胜劣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批人。” “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大明的功勋阶层,以及每一个为建立大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的将士,其实,都是真正意义上,踏实肯干的劳动者。 朱棣略微犹豫一下。 朱元璋回神,看着出神思考的雍鸣,瞪视朱棣,“说!咱们父子、爷孙三代,关起门来说话,有什么不能说!” 朱棣转动着面前茶杯,“只是,在大明建立后,以父皇为首的新朝精英阶层,窃取了无数劳动者的果实,在利益分配中,出现了严重失衡。” 这些话,十分大逆不道。 但这就是真相。 “当然,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唐朝以前,世家统治天下时,更是如此,普通人流血,埋忠骨,到头来,皇位总在世家中,你方唱罢我登台。” 朱棣看了眼沉思的小雍鸣。 他希望,臭小子把他这番话记住。 只有相信、承认人民史观。 彻底否定精英史观。 臭小子将来继承他留下的这片基业,才始终能对广大真正的劳动者心怀敬畏。 有敬畏,就不会迷失,不会狂妄自大。 “所以,伱在咱们大明推动乡土村社,其实就是想对天下利益,进行一次再分配,弥补父皇为首,大明精英功勋集团对胜利果实的窃取?” 朱棣哭笑不得摇头,“父皇,孩儿当时哪里想这么远了,搞出竞拍包税,是进忠当时想要立功,而孩儿也想日子过的好点,搞乡土村社是八叔他们希望我做村里的带头人……” 说及这些,朱棣不由唏嘘感慨。 其实,他最初根本没想过搞什么乡土村社。 想着存够点本钱,就凭借自己掌握的超前东西,赚钱、买地、盖大宅子。 总之,这个时代的地主士绅搞什么。 他就搞什么。 平凡且富裕,安静惬意的过完这一生。 是八叔他们,当时请求他做村子里的带头人。 相处久了,有感情了。 还被东旭他们,天天师傅、师娘叫个不停。 就想传授八叔他们一点可以传家的‘本事’。 当时他们土桥村也没什么本钱,而且老头子的大明,条条框框的规矩太多了。 农民就是农民。 想要发家致富,日子过的好点,只能从土地上做文章。 这才有了土桥村乡土村社。 “可这些事,也直接推着孩儿,身不由己走到现在这一步,到了这一步后,很多事情,就不能只去做,也得去思考这些事情,内在的深刻哲学思想。” 以前,他知道人民史观、精英史观。 更知道,很多别有用心之辈,想要否定人民史观。 那个时候的他,对这些只是听说,甚至对其内涵都不了解。 更甚至,史观、史观,就是研究历史的方法罢了。 历史嘛。 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有什么关系? 直到他走到现在这个位置,深刻思考他搞得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后。 才真正明白,两种史观之争,到底多么严重。 “父皇,秦,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天下,一统寰宇,真全是始皇帝的伟大造就的吗?” “不可否认,始皇帝的确伟大,但孩儿以为,秦之所以能一统寰宇,主要基于两个条件,夏商周三朝,笼统模糊的一统,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