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短暂的十年和平期! (第3/5页)
鼻子红红的,此刻,被朱樉怼的满脸通红。 可偏偏朱樉这个混不吝说的句句在理。 他就是想反驳都反驳不了。 朱棣懒得搭理黄子澄,看向朱标,笑道:“大哥,协议就是要公平,如果失去了公平,那这份协议,也就没有约束双方、指导双方的价值了。” 倒不是他不给大哥面子。 搞个南北向座次,让大哥坐北朝南也没什么。 可如果谈判签订这份协议时,连座次的公平都做不到,大明一方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 这份协议还有什么指导作用? 朱标含笑点头,转身看着百官:“老四说得对。” 话罢,走到椅子多的一侧,中间位置落座。 朱樉、朱棡、李善长、汪广洋、赵翥、汤和、蓝玉等朝中大臣纷纷落座。 其他人只能站着。 朱棣这边,只有朱棣、毛骧、杨东旭三人。 朱标坐在朱棣对面,双手手指交叉,放在桌案上,感受着这种氛围,含笑看着朱棣,“老四,说说你的条件吧,朝廷如何做,才能得到你燕藩治下、冶铁高炉、水泥、岸防炮等全套技术。” 朱棣笑着向东旭转身。 所有人都不由看向东旭。 东旭拿出一张折子交到朱棣手中。 朱棣接过后,转交给朱标,“大哥先看看。” 朱标接过后,展开折子,开始认真查阅。 其他人全都眼巴巴好奇看着。 胡惟庸没有坐的资格,站在人群后面,看着陪同朱标坐着的赵翥等人,默默捏紧拳头。 曾今,他也有这样的资格。 可被朱四郎赶出了朝堂。 ‘总有一天,他还会回到朝堂,并且对朱四郎报仇雪耻!’ …… 众人看着朱标神情越发凝重,看向朱棣的余光中,敌意就更加浓了几分。 条件肯定很苛刻! 朱标花费好一阵功夫,才看完,抬头后,将协议交给汤和、李善长。 大明文武百官开始传阅。 “太过分了!” “这条必须否决!必须!” …… 愤怒声接二连三响起。 大约一个时辰后,协议折子才重新放在朱棣和朱标兄弟二人中间。 朱棣不理会许多官员,喷火怒视的眼神,征求道:“大哥,我们是不是开始,一条一条讨论协商?” 朱标点点头,指着第一条,“第一条人员流动,首先,你希望中原进行乡土村社过程中,那些被朝廷忽略的沉默少数,朝廷能动员起来,迁徙你这边,人数不少于五十万?” 朱棣点头。 他问过刘伯温,也问过父皇。 朝廷有一个摸底数据。 开国这些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失去土地的百姓大概有百万之巨。 刨去朝廷向示范区迁民。 动员五十万跟他出海没问题。 “不行,太子爷,这条不能答应!”齐泰立刻站出来反对。 随即很多人点头。 谁都知道,人口对朱老四的重要性。 朱棣看着齐泰,笑问:“齐泰,你有办法安置这些人吗?你们家的土地肯拿出来,赠予这些百姓吗?还是在场其他官绅愿意这样做,朝廷在推动乡土村社的过程中,主动忽略了他们,让他们成为沉默的少数,作为一个朝廷,就是要为百姓创造福祉,既然朝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通过打包的方式,把这个麻烦交给我?” “其次,这些仅仅在十数年,就重新失去土地的百姓,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善经营生活,属于能力最差的一个弱势群体,把这样一个包袱交给我,你们都害怕?” 其实最后这一条,他是故意强词夺理,为了激将这群反对者。 这群失去土地的百姓,原因多种多样。 有人懒惰。 更多人是遇到灾害、疾病这种迈不过的坎儿,只能变卖土地,解燃眉之急。 …… 效果出奇好。 有人几次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朱标笑笑,“好,这条大哥答应,你说得对,朝廷在乡土村社过程中,把他们当做沉默少数,忽视抛弃了,现在有一条好的出路,一个有为的朝廷,如果还不准他们走这条路,这个朝廷就丧失了正义性!” 朱棣冲朱标竖起大拇指。 他知道,无论大哥对他如何。 无论大哥有着爱惜羽毛,这样那样的缺点。 可大哥对官员有仁恕之心,对百姓也一样有。 只是,很多时候,大哥也有自己判断利弊,进行取舍的方式方法。 相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角度,权衡利弊的结果也不一样。 就好比雇工身股制这件事。 “另外你提到,除这五十万迁民,往后朝廷也不能禁止百姓自愿迁徙你的燕藩,并且,你还希望在大明福建、两广、江浙、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设立迁民办事处?” “能和大哥说说,迁民办事处,具体会有哪些职能吗?” 老四总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朱棣双手交叉放于桌案上,解释道:“迁民办事处主要是负责为愿意迁徙燕藩的百姓提供便利,比如联络船只,提醒百姓出海乘船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准备……” “王爷!”胡惟庸突然走出来,询问:“这个迁民办事处,是否还承担宣传燕藩、吸引百姓的作用,请王爷郑重明告!” “胡相厉害啊!” “差点就被糊弄了!” “即便没糊弄,这一条,也绝不能答应!” …… 百官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