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章:锦衣卫告状,发现一块不输大明的陆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章:锦衣卫告状,发现一块不输大明的陆地! (第4/5页)

矿。

    现在,囚犯不够,就以各种理由,按个罪名,在其国内抓青壮!

    当两国有百姓起义时。

    就是燕藩发兵,顺应民意,推翻两国王权统治时。

    ……

    “我不认为,大明的商人,在掌握一两吨高炉,有利可图时,会有动力去研发更大的高炉,相较于研发的投入,通过压榨工人,降低成本,更轻松容易。”

    后世不就如此吗?

    只要不是生死存亡,大多数商人,都没有动力搞产业升级,技术升级。

    更喜欢从雇工方面降本增效。

    “同时,他们越是压榨工人,工人的创新积极性就越差,越不可能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发明创造。”

    他这边工厂的工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搞创新,搞研究探索。

    除了他的支持。

    另外就是每个工人都知道,创新让工厂的效益越好,配属他们的身股,年底分红越多。

    索性,父皇已经在全面推及乡土村社了。

    只要大明境内,无数个农村不乱,即便压榨剥削的狠了点,朝廷政权的稳定性,应该不会被动摇。

    “倭国呢?有没有一个大体统计,今年他们自己杀了多少自己人?”

    这一年,倭国的情况,他一直在关注着。

    不得不说,十分尖锐。

    简直已经发展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他都没想到,会如此。

    倭国的精英层,不光想杀了大野五郎为首的上层。

    连参与乡土村社的普通倭国百姓都不放过。

    大有一副,用rou体消灭的方法,彻底盖上潘多拉魔盒。

    “少爷,说实话,我也被倭国人的偏执吓了一跳,尤其是依附那些大名、领主的流氓武士,简直没有人性,一旦攻入大野五郎等人控制的区域,就执行刀过石、茅过草、人换种,杀光、抢光、烧光的政策,就连他们本族,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毛骧满脸感慨说着。

    他还乘坐送火炮、火铳的战船去看过。

    他这个昔日的锦衣卫头子,如今军情司总负责人,都被倭国那种畜生行为,搞得回来后,好长时间睡不着觉。

    “大野五郎等人呢?他们的报复反应有多偏激?”朱棣好奇询问。

    毛骧虽然不知朱棣为何如此一问,还是回答道:“大野五郎等人也挺狠的,一旦攻入大名的领土内,就搞株连,底层武士的亲人,一家一家,进行株连连坐……”

    “仅仅一年多,咱们在倭国的军情司兄弟汇报,双方相互杀戮,再加战乱导致的饥饿,至少死了五十万人!”

    朱棣眼角跳跳,暗暗松了口气。

    一年多,死了五十万人!

    说实话,哪怕他定下减丁百万,听到一年就这个数字,还是吓了一跳。

    “大野五郎等人,已经进入一种偏激状态,如果不能纠正,继续保持这种极端偏激情况,他们成功不了,可如果他们能迅速从不成熟的偏激中纠正过来,变得成熟,若是真让他们夺取倭国政权,恐怕将来咱们想铲除他们,难度会很大!”

    一个政权。

    一个理想。

    必然有其幼稚的不成熟期。

    会犯很多错。

    尤其是极度困难中,或者高歌猛进时。

    一旦从错误中,及时成长成熟后,再想铲除大野五郎等人,麻烦就会很多。

    很困难。

    朱棣略微沉吟,吩咐道:“让咱们在大野五郎身边的军情司成员,严密紧盯大野五郎等人的思想变化。”

    毛骧试探询问:“少爷,要不要让咱们的人,促使这种偏激、不成熟的幼稚一直存在,大野五郎等人的确对咱们培训的一千精锐,悄悄进行了清洗,可得益于少爷提前叮嘱我,把大量种子,安插在棚一级底层将领的位置上,这些人避开了清洗,现在已经是大野五郎集团的决策层了,利用他们,咱们可以保证,他们这种不成熟的偏激极端,一直保持下去。”

    朱棣摇头,“不不不,咱们不搞这一套,其实,我倒想看看,大野五郎等人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至少,现在不要有任何干涉。”

    “陈朝呢?陈朝如何?”

    毛骧随即笑道:“还别说,真让陈朝搞成乡土村社了,伪帝陈祖义效仿汉高祖斩白马盟约的典故,和其家臣元老,在马六甲陈朝祭天,斩白马达成盟约,用商贸垄断,加将来打出去,支持家臣元老,裂土分封,换取了家臣元老对乡土村社的支持。”

    “这个陈祖义,虽然是个海盗,你还别说,有点枭雄之姿。”朱棣摇头笑笑。

    吩咐:“军情司监视中,陈祖义派到吕宋,偷学咱们搞乡土村社的几波谍子不要动,让他们学,帮咱们把理念传得更远一些,或许,将来会有人,主动找咱们,让咱们去统治他们。”

    毛骧闻言,不由畅想。

    这不是不可能。

    只要少爷燕藩坚定不移,搞好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种人一定会出现!

    ……

    当晚。

    寝殿内。

    灯烛摇曳,一切归于平静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