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 (第1/5页)
燕京湾南部。 海军大营外。 朱棣的马车远远靠近时,就看到,停靠在海湾南侧的几艘战船。 破破烂烂的风帆,无声展示着,经历过的风浪和凶险。 一群孩子,围着一群身着破破烂烂海军军服的将领,不知正在叽叽喳喳询问什么。 朱棣马车抵近后。 孩子们忙停下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打听。 俞靖、王靳宓、周潮等人迫不及待靠近马车。 朱棣、徐妙云推门下来时,俞靖等人激动行礼:“拜见王爷、王妃!” 朱棣忙扶住俞靖,徐妙云去搀扶几个孩子。 朱棣打量着俞靖,高兴拍了拍俞靖肩膀,“一走三年多,我们都以为你们出事了,又不敢声张,总抱着一丝希望,好!好!好!没让我失望!” “诸位将士,请受我一拜!” 朱棣后退一步,郑重一拜。 虽然还不清楚俞靖等人,到底漂流到什么地方。 但迈出这一步,对于中原文明、中原人而言,意义难以估量,所以俞靖他们当得起。 海洋文化,不是发展一支海军,搞搞商贸就算海洋文化。 勇于向未知探索,才是海洋文化的精髓。 所以说,不管俞靖他们到底飘到哪里,有没有探查到大洋洲,他们一走三年多,平安回来。 他燕藩、中原、中原的大陆文明。 从此,就要再增加一种新的文明! 海洋文明! 只要能持续下去。 中原文明一定能在海洋文明兴起的时代中,抢占先机,占据重要的地位! 海洋文明兴盛几乎是必然要发生的。 陆上文明的经济圈,自古以来,就以中原为最。 丝绸之路、蒙古西征…… 但大陆文明的发展,中原几个强大而鼎盛的王朝已经是极限了。 随着蒸汽机的诞生。 火车和蒸汽船都会陆续出现。 其实,火车和蒸汽船就代表着两种文明……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 但修建铁路太难了。 陆地上,河流、崇山峻岭、沙漠、冻土等地形地貌缘故,即便火车出现,能极大促进大陆文明圈的纽带。 但相当长一段时间,依旧受制于地形地貌,国界、科学技术等因素,无法和蒸汽船相比。 大海虽然凶险。 但只要造出速度快,且坚固,完全不依靠洋流、季风的海船,为了经济利益,人类就敢于驾驶海船,在平坦的大海中航行。 大陆文明已经发展到极限。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海洋文明对经济、军事、政治格局,产生主导作用。 而他燕藩,已经代表中原文明,率先就海洋文明的探索、发展、构建,先行一步了。 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坚持。 当然,一定要确保有利可图,否则,对海洋文明的探索,一定会戛然而止。 就好像,历史上,‘他’已经看到了海洋文明,在未来的重要地位,所以才有了下西洋。 他孙子,朱瞻基同样看到了海洋文明的未来,所以才有了重启下西洋。 甚至放出豪言壮语。 可那又如何? 历史上,大明的下西洋,没有一个真正能为百姓、政权带来庞大利益的目标! 更多是为了传播中原文明,以及宣威! 这本质就错的离谱! 忘记了老祖宗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个世界,任何事情,抛开利益去谈,都是空谈,都不可能实现! 就好像,他为什么不搞圣人那套德教宣导,教育燕藩治下官员爱护百姓、服务百姓? 而是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去提高百姓政经地位,遏制官僚风气。 为何他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同时也准许有能力的人走出乡土村社,有能力的人,在雇工身股制赚取更多? 说白了,就是他很清楚,人是有理智的动物! 学会思考的动物,更会时时刻刻思考趋利避害。 不能让人变得满肚子私欲、功利。 也千万不能让人觉得无利可图! 燕藩的官员,虽然无法像大明的官员,吆五喝六,颐指气使。 但拥有着不俗的社会地位,以及超出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薪酬俸禄。 这就是官员做事的动力。 再辅以德教、法制! 这样一个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大拼盘,组合在一起,才有了现在燕藩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未来的海洋文化中,也一定要具有利、德、法! 必须搭建起这样一套架构理念,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规矩,如此,才能保证,中原文明,探索海洋文明持之以恒,且占据主导地位。 “王爷、王爷……” 俞靖等人看着朱棣冲他们作揖一拜,纷纷慌乱躲避,每个人,心中都不由感动。 朱棣也知道俞靖他们的顾虑,作揖后,就起身,笑道:“三年多,连海上无常的凶险都不怕,我一拜算什么!” 俞靖等人眼中微微泛起水光。 朱棣笑骂:“没出息,走,先回王宫,好好休整一下,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你们最后去了哪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