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2/5页)

br>
    一群孩子,这个时候,就会捧腹笑的前俯后仰。

    雍鸣点头。

    方孝孺笑着来到,分配给他的自行车旁,坐上去,虽然技术还不好,但被孩子们捧腹笑了几天后,勉强已经会骑了。

    “出发喽!”祈婳一只手把着把手,另一只手,抬起,直指前方大剧院方向,然后登着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自行车,率先启动。

    “出发喽!”

    一些年纪小的,也跟着起哄,大喊一声,快速登着追上去。

    方孝孺含笑看着,跑在前面这群孩子。

    大多数都已经成婚了。

    虽然没有从政从军,但大多数都在燕藩的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

    就像年龄稍大点。

    和世子一起,跟他慢慢骑行的春晓、东旭、民丰、王靳宓、周潮这些年龄稍大点的孩子。

    都已经有所成就了。

    东旭研究出重力加速的具体数值、论证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对这些,他也不懂,但据说对研究火铳、火炮产生了巨大作用。

    决定火铳、火炮威力、射程的初速度论,就是东旭提出来的。

    这些他听的迷迷糊糊,不太懂。

    但有一点他懂。

    比如为了研究重力加速度,东旭联合匠人,结合中原已经发明的日冕,又根据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发明出的钟表!

    他去沈家钟表工厂参观了。

    那种钟表,对时间的精确度量,实在是太准确了。

    给陛下和王爷制作的那种钟表,每隔整点,还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提醒声。

    ……

    夏原吉制定了燕藩度量标准。

    ……

    王靳宓跟随俞靖出海探索,寻找到一块十分特殊的钢铁。

    从而受到启发,提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钢铁,一定在炼制过程中,高温融入了其他矿石的’假想。

    这一假想,尚未得到有效的理论依据。

    还不知,这一假说,到底是否成立。

    但这个大小伙子,还有其他成就。

    王靳宓认为,现在燕藩的百斤小坩埚炉炼钢效率太低。

    结合中原早已出现的生铁、熟铁灌钢法。

    提出,可以直接将生铁熔浆和熟铁熔浆,通过两条熔浆导槽,灌入一个可以转动的高温炉子内,高温中进行均匀混合,就能大规模,大批量炼钢。

    对此,他问过匠人。

    匠人们都说,根据早已就有的灌钢法,这种炼钢工艺,极有可能成功。

    成功率至少八成!

    现在,王靳宓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琢磨攻克一整套生产线。

    这群人的野心很大。

    他们设想中,不是把生铁块和熟铁块扔进尚未攻克,可以转动的炉子内。

    而是希望,同时设计两座高炉,一座冶炼生铁,一座冶炼熟铁,铁浆流出来后,就第一时间流入可以转动的高温高炉内。

    节省工序,提高产量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他初闻整个设计规划时。

    就忍不住想,‘燕王麾下这群人,怎么就这么敢想敢干!’

    生产线的设计、转炉技术……

    等等一切,都未攻克,就花了燕王三万两银子。

    后来他慢慢想明白了。

    王靳宓以及那些钻研的匠人,敢想敢干的动力,来源于燕王!

    这群人,如果搁在大明,他们的想法只要说出来,恐怕就会被满朝文武,扣上一个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帽子。

    ……

    民丰、春晓就更不要说了。

    管着整个燕藩的医疗系统。

    成千上万个乡土村社内的土郎中、懂点急救医术的接生女子,就是他们培养的。

    开发出很多‘中成药’。

    王妃说,燕藩这几年婴儿夭折率急剧降低,就是这两孩子的功劳。

    ……

    就是看起来,最不成器,喜欢研究植物、动物生长发育,搞得满屋子动物、昆虫标本的周潮。

    也有自己的成就。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假说。

    周潮认为,同一种动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为适应生存,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一假说,只有少数孤证。

    周潮就盼着,探索队再次起航,他能收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做比对研究。

    虽然没有完全论证,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但燕藩农科司却认为这个假说是正确的。

    他们在人工栽培药草、农作物研究中,已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了。

    ……

    以前嘲笑燕王,辛辛苦苦培养了一群孩子,竟然不让这些孩子从政从军,反而搞一些奇yin巧技杂学的人。

    真该来看看!

    这些孩子提出来的假说、生产工艺虽然还没有论证、落地实现。

    他已经有种心惊动魄感。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啊!

    “方叔,在想什么呢?”

    闻声,方孝孺扭头,看着白大褂搭在车把手上,穿着一身新式女装,亭亭玉立,成熟稳重的春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