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4/5页)

经在外面等着了。

    买好了瓜子,椰子、以及各种各样干果。

    方孝孺挺好自行车后,和孩子们一起排队。

    他都已经习惯了。

    燕京湾的百姓也习惯了,燕王的孩子、学生排在他们后面,也只是向世子、郡主等人问候后,就继续安静排队。

    燕藩的百姓,已经适应了,燕王一家不在乎权威的一面。

    但……

    同样不影响,百姓对燕王、对燕藩的支持和向心力!

    相反,做了燕藩的百姓,都担心,再次成为大明子民。

    可想而知,燕藩上下的凝聚力多么强大。

    方孝孺一边琢磨,一边跟着人流入场。

    进入大剧院后。

    水泥砖石砌成的台阶,一层比一层高。

    买了普通套票的百姓,带着孩子,就在台阶上席地而坐。

    小声议论着,等着梁山伯、祝英台舞台剧开演。

    方孝孺跟着雍鸣等人,来到大剧院半环的二层。

    进入面向舞台,全开的包间内。

    没有桌子。

    与下面的水泥地唯一的不同,就是铺了一块羊毛毯子。

    这种羊毛染色后,编织出各种漂亮图案的毯子,也是燕藩搞出来的。

    燕王感念当初百万蒙古百姓,跟随他南下。

    这种编织工艺搞出来后,就派人送给蓝玉和张玉这两个掌管示范区军政、民政的最高主官。

    如今,这种毯子,已经成为示范区又一项经济支柱。

    这种兼具保暖性和美观的羊毛毯子,如今已经成为,大明丝绸、瓷器、茶叶外,又一代表性文化。

    为示范区蒙古百姓,心向大明,产生了很大推动力。

    以前,被丢弃的羊毛,现在都能利用起来,赚钱。

    无人问津的羊毛,如今却因为小小工艺,登上了富贵人家的大雅之堂。

    ……

    “各位观众好,三分钟后,梁山伯、祝英台大舞台剧,第二十幕即将开始!”

    整个大剧院瞬间安静。

    方孝孺看着台上,鞠躬的英俊大小伙子,不由笑了。

    朱老四学生……杨杰!

    这梁山伯、祝英台的大舞台剧剧本,就是杨杰根据东晋梁祝传说,增加了国仇家恨、爱恨情仇,扩充编纂而成。

    并且,这大小伙子,还是梁山伯的扮演者。

    好评如潮!

    这些天,他无数次听到燕京的百姓,议论杨杰演的好呢!

    杨杰报幕后,转身匆匆离开。

    三分钟后。

    “伯母,我为什么就不能和英台在一起?”

    沼气灯映照中,未见人,红色幕布后,突然响起不甘、愤懑、哀求、对这个世道,有太多太多无法理解的声音。

    巨幅红幕布缓缓升起。

    两个人缓缓出现。

    一个中年女子,一个年轻读书人,都穿着东晋时期的衣服。

    梁山伯满脸倔强憔悴,刚刚受刑,唇角苍白干裂,一双明亮的眼睛,蓄满泪水,却没有流出来,紧盯着祝英台母亲。

    祝英台母亲脸上微微不忍一闪而逝。

    方孝孺瞬间心都提到嗓子眼儿。

    在新编梁祝中。

    祝母也是一个,没有与所爱之人,走到一起的可怜人。

    ‘新编梁祝,给祝母设计这样一个背景,祝母刚才面露不忍,会不会这版新编梁祝,因为祝母感同身受,给梁山伯、祝英台一个大圆满美好结局?’

    方孝孺入迷看着,琢磨着。

    此刻,剧场内,所有人都忘记了嗑瓜子、吃零嘴小吃。

    紧紧握着拳。

    紧张盯着祝母的扮演者。

    祝母神色突然冷硬,“你以为,愤怒就能改变,你跟英台的命运!”

    “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能忍让南边的汉人!”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错了时代!”

    “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代!”

    “生在这个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势利的环境!”

    “要怨就怨你们想法太多!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

    “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

    轰隆!

    祝母还在一句比一句尖锐教训梁山伯。

    方孝孺已经听不到周围声音。

    听闻祝母这段话,脑海轰隆一声。

    这段话,让他想到了大明!

    想到了大明的现状!

    革新屡屡受阻。

    来自燕藩的新风,为何就无法北上渡海吹入大明!

    祝母看似在教梁山伯认清现实。

    可祝母实则是,喊出了对现实肮脏陈腐的绝望呐喊!

    春晓心思细腻,看到方孝孺整个人呆滞,低声道:“方叔,师弟新编梁祝这个剧本写好后,请教过师傅,这段台词,就是师傅加上去的。”

    方孝孺回神。

    看着视线已经转移到大舞台上,认真观看的春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