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第4/5页)
麟角。” …… 方孝孺看着两名经过的海军将士,站在路边敬礼,等走过后,问:“刚刚入军营,我就发现,时隔数年,王爷麾下的将士,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更是和大明将士截然不同,谭渊告诉我,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有知识的军人,对此,我不是很理解……” “等会儿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海军加油!” “陆军最强!” 朱棣的话音刚落,侧前方几排树林后面,就传来热闹的喊声。 朱棣笑道:“海陆两军正在进行蹴鞠联谊赛,咱们顺道去瞅一眼。” 方孝孺作一请的手势。 跟着朱棣,穿过五排高大树木,来到一片宽阔平整的绿荫草地边缘。 密密麻麻围观的海陆两军将士,黑白分明。 看到朱棣时,有将士要行礼。 朱棣摆手制止。 两军将士继续给场中,相互奋力对攻的袍泽加油鼓劲儿。 方孝孺仔细观察时。 俞靖、谭渊为首海陆两班将领凑到朱棣身边。 俞靖得意洋洋,“王爷,我们海军将士,练就了在海中风浪都能钉在船上的下盘功底,说实话,每次陆军和我们比试,总是输多赢少,我们都不愿和他们打比赛,可谭渊、柳升、张武、周浪他们,输不起啊,总是缠着我们,想赢回来,可次次都输!如今,为了让陆军兄弟心里好受点,我们只能让着他们。” 谭渊气的嘴都歪了,指着不远处的记分牌,“俞靖你能要点脸嘛,看到我们要赢了,觉得没面子,就说你们让着我们?” …… 朱棣唇角含笑,听着海陆两班将领斗嘴。 这群活宝,这次陆军赢了,海军回去后,就会拼命练习,觉得有必胜把握后,就去挑战。 总之,双方有输有赢。
谁都不服气。 看了一会后。 朱棣转身,往前面走去,方孝孺等人忙跟上。 朱棣询问:“希直刚才观看,发现了什么?” “更有活力!”方孝孺的总结十分短。 燕藩军中的活力,是他在大明军中所看不到的,“这种活力不光是在军中,燕王治下,整个燕藩,都十分有活力。” 朱棣点点头。 带着方孝孺走到一栋四层红砖房外。 方孝孺抬头。 看着楼顶前端边缘,用铁铸造而成的三个字:教学楼。 朱棣顺着方孝孺视线,抬头看了眼,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你的疑惑,全都在这栋小楼内。” 方孝孺跟着朱棣往内走去。 这种数层不等的砖石建筑,来了几天,他已经很熟悉了。 没有钢,建不了这种建筑。 对于如今,工业能力很强的燕藩来说,这类建筑,反而比木质建筑更省钱,速度更快。 毕竟,如果要建造大量木质建筑。 就需要很多阴干的木材。 这对于迅速发展的燕藩来说,就比不上水泥砖石了。 第一层,一个大房间。 站在门口,可见里面一个个书架。 有海军将士,或站在书架前,或坐在桌子前,静悄悄认真看书。 方孝孺眼中震惊一闪而逝。 这么多书! 即便是他家都没有这么多书! 朱棣低声道:“这里面的书,和你们读的书有很大不同,除了少量我们认为有可取之处,重新修订的先贤书籍,剩下的,更多是各类杂学书籍,比如数术、以及数术在农田水利、建筑中的实际运用,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学书籍、历朝历代的工艺技术书籍,我们重新修订的史书……” 用人民史观,重新修订的部分史书,已经在军中图书馆陈列,供将士们阅览。 不过,这些书籍只是在军中。 并没有在外面普及。 无他。 他不想因为这些书,招致大明精英层更大的敌视,影响现在每年五万名额的迁民。 如果朝廷有一天,对燕藩的态度,恶劣到禁止迁民,禁止商贸。 他就会将人民史观的史书,直接加入到,整个燕藩教育体系中。 朱棣转身,带着方孝孺上楼参观。 第二层有四间教室。 匠人、农科司研究农作物的老学究,正在给将士们讲解一些工学、农学知识。 朱棣带着方孝孺,从二楼上三楼时,介绍道:“二楼是讲各种杂学的,三楼是讲各种军事知识、军事条例的,四楼……” 朱棣扭头,询问雍鸣,“不见你原吉师兄,他今天在这里有课?” 雍鸣笑着点头,“嗯,今天是原吉师兄给海军第二舰队第三护卫舰队讲楚汉时期的历史。” 方孝孺惊讶。 夏家大小子,都能讲课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谁来回答一下,楚虽三户是那三户。” 方孝孺刚准备询问,就听紧挨楼梯口的课堂内,传出熟悉的声音。 分明是夏原吉。 方孝孺快步走到门口边缘,只见一名海军将士站起来,大声回答:“三户分别指楚国三大氏族,屈、景、昭!” “很好!” 只见十八九岁的夏原吉,含笑自如点点头。 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