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第5/5页)

即反问端坐的七八十个将士,“那么,亡秦的,真是这三大氏族吗?”

    “是!”

    “刘邦是楚国人!”

    “项羽也是楚国人!”

    “陈胜吴广也是楚国人!”

    ……

    听课的将士们,纷纷回答。

    “不对!”

    夏原吉一口否定众人的答案,转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下‘百姓’二字。

    这粉笔是朱棣唯一直接插手搞出来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的白泥块,用水锤捣成粉末,混合一点鱼漂胶,在模具中晒干水分罢了。

    夏原吉转身看着一群听课的海军将士,解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精英们,以精英史观编史的狭隘观点,如果没有百姓,仅凭三大氏族,就能打败秦王朝?我们已经学了一段人民史观,看待历史,学习历史,就不能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要从人民史观的角度,去理解、解释历史大事件……”

    “劳动者创造历史,这是人民史观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

    “我师傅,也就是燕王总说,燕藩现在的一切,不是因为他出海造成的,而是百姓跟随他出海,所有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

    方孝孺不知自己怎么从海军大营教学楼走出来的。

    默默跟随在朱棣身后,直到和朱棣一同上了一辆马车后,马车缓缓驶出海军大营,行使在回宫的林间道路。

    才缓缓从震惊中回神。

    坐在朱棣对面,看着朱棣,“王爷,这人民史观……”

    他不敢往下说了。

    等于是摧毁了精英层。

    甚至摧毁了皇权天赋的那套理论!

    朱棣知道方孝孺想说什么,“希直是想说,我就不担心,这样教育将士们,有一天,我的后代胡作非为,被将士们推翻?”

    方孝孺点头。

    朱棣含笑摇头,“我不这样看,那些胡作非为的皇帝,为什么敢于胡作非为?无非是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目空一切,把自己当神看待!”

    “乡土村社建成后,官员的官僚风气得到了很大遏制。”

    “同理,我也坚信,只要人民史观在我燕藩军中、百姓中,坚定不移推行下去后,精英层、君主都会产生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有害怕的东西,才会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如此,后来的继承者,即便平庸一点,但至少不会胡作非为。”

    其实,就是主体思想!

    “人民史观,不但教育百姓、将士,我这一系的继承者,也必须从小学习,人民史观更是会被定为我开创燕国的祖制,任何人都不得动摇,我的继承人动摇,天下人,可以群起而攻之!这番话,将来我会写入祖制中。”

    “如果有一天,我的后人,有人不知死活,敢动摇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那就是他咎由自取,活该!”

    “只要我的后人,哪怕心里不爽,行为都坚定不移执行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百姓就会拥戴他。”

    “燕藩的君权是天赋,但在我们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中,天心即民心!”

    上苍看不见摸不着。

    如何给帝王带来敬畏?

    还不如,目视所及,密集的百姓,对君王更具有震慑性。

    当一个君主,学习了人民史观,当一个政权下的百姓,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史观时。

    统治者,看着一群坚信人民史观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顾虑。

    多考虑一下百姓的。

    方孝孺沉默思考。

    他无法预判,燕王这番话对不对。

    也无法预判,燕藩一旦推行人民史观后。

    是让燕国国运变长还是变短?

    “希直,人民史观这件事,我不希望传回朝中,你知道就行了。”

    方孝孺回神,郑重点头。

    他当然清楚,人民史观新编历史,若是传回朝中,会给大明和燕国的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下一秒,方孝孺脸苍白,“燕王认为,未来大明一定会与燕国的关系更加紧张是吗?到时候,燕王就会没有任何顾虑,推行人民史观?”

    朱棣扭头看向窗外,“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你来了好几天,也看了好几天,应该明白,我燕藩和大明,在很多内在的核心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冲突,我不会为了迁就大明而变成大明,我当然希望,双方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可中原能不能也如此?”

    “这些年,我已经没有试图改变中原了,但中原对我的敌意,似乎并没有随着我离开而减轻,对吧?”

    方孝孺沉默。

    燕王对未来悲观。

    此刻,他突然也很悲观。

    一会儿还得说服燕王回朝。

    这个沉重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方孝孺收敛思绪,转移话题,“王爷,为什么还要教将士们农学、工学?”

    朱棣笑笑,“将士们早晚有一天,会离开军中,学点东西,将来离开军营,也有一技之长傍身,对了,明年,我们军中,三十五岁以上的将士,要有一批退役……”

    方孝孺瞪大眼睛。

    三十五岁退役?

    这可是一个士兵,最好的年纪啊!

    ……

    回到王宫。

    朱棣就带着方孝孺进入书房。

    众人在外面等着,看着紧闭的书房门,全都有些紧张担心,他们都知道,方孝孺要说什么。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