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第3/6页)

慨。

    一名将士凑到把总身边,啧舌道:“俺的乖乖,燕王带回多少新奇的好东西,把总,你怎么满脸感慨?”

    把总回神。

    笑笑,“燕王没离开大明时,我那时还和伱一样,是一名普通皇城禁军士卒,我见证了燕王被贬为庶人,赶出皇宫,也见证了,陛下转变心意,求着盼着燕王,在时隔三年后,第一次入宫,更见过,现在燕藩陆军部长谭渊他们,手持御赐金牌,在洪武门,直接把当朝三品大员捆了扔到马车上带走,掀起轰轰烈烈,整顿官场的运动……”

    其实,他当时就偷偷想。

    将来有一天,燕王会不会成为这座皇城之主。

    他是希望燕王成为这座皇城之主,主宰大明。

    毕竟,那时候,燕王的一些理念,就明显偏向他们这种出身不高的底层百姓。

    只是没想到,后来燕王直接离开大明了。

    事实证明,他当时虽然懵懂,但是感觉是正确的。

    瞧瞧燕藩这些年的发展。

    虽然没去过,可从传回来,传播开的消息,也可以确定,燕藩百姓的日子,应该比大明百姓好。

    可惜,他这种小人物,再推崇燕王也没用。

    大明的精英层,并不喜欢燕王那一套理念。

    甚至,充满了强烈的敌视。

    这些人,才真正掌握着大明王朝。

    ……

    马车穿过瓮城徐徐向宫内驶去。

    朱标摸摸软软,带靠背的座椅,伸手捏着玻璃上的铁钩,推拉玻璃。

    又伸手轻轻敲击车门。

    咚咚咚……

    金属声传出。

    好一阵后,视线才转移到朱棣身上,兄弟二人对视,朱标指着马车,询问:“这样一辆马车,成本几何?”

    “这批马车因为是全铁和钢制造,成本有点高,平均成本大概是七十两银子,燕藩那边,售卖给普通百姓的马车,因为在一些非加固部位,大量使用木料,成本就比较低,以及马车上的皮革,改为帆布,成本进一步降低,二十两银子就能购买一辆。”

    ……

    朱标认真听着,默默琢磨着。

    锦衣卫汇报,老四燕藩很多普通百姓家庭,都购买这种马车,从事载客生意。

    即便是最普通的马车,成本二十两,售卖至少得三十两吧?

    一个家庭,哪怕是向亲戚朋友借钱。

    买得起这种马车。

    足可见,燕藩普通家庭的富裕程度了。

    至少,也有七八两存钱,才能购买这么昂贵的马车,从事载客生意。

    大明这边,一个家庭有七八两存钱,都可以算是小富之家了!

    只有那些拥有百亩以上土地的百姓,还得勤劳节俭一些,才能存下这么多银子。

    大明这些年,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

    但并未让百姓富起来。

    ……

    兄弟二人短暂交流后,再次陷入沉默。

    ……

    “皇祖父,皇祖母!”

    御书房门外,朱元璋身子微微岣嵝,眯眼探着身子,看着远处,一个骑车的丫头,远远向他们招手。

    顿时高兴笑了,“回来了!回来了!这是咱们家祈婳,咱最疼的大孙女!”

    话中,就迫不及待,抬起,行动有些迟缓的腿,顺着台阶往下走。

    小宫女忙去搀扶。

    马秀英笑着扭头,“咱们也下去。”

    采绿笑着点头,搀扶马秀英追上朱元璋。

    六部官衙前。

    百官看着一群孩子,骑车风驰电掣从面前,嗖的一下,如旋风般驶过,全都惊的瞪大眼。

    等祈婳一群孩子经过许久后,才缓缓收回视线。

    瞬间哗然。

    “这就是自行车吧?”

    “竟然是真的!”

    “方孝孺没有夸大其词!”

    “嘶,造这样一辆自行车,得需要多少铁?”

    “铁还是其次,宋老,你没注意到吗,这自行车很多机括形状十分复杂,如果铁匠人工敲击捶打,这得多长时间,才能造这样一辆自行车。”

    ……

    方孝孺搀扶着刘伯温站在旁边,听同僚惊讶议论,对刘伯温低语解释:“阁老,这些形状复杂的机括,不是铁匠捶打出来的,而是直接轧制而成,下官参观过,专门为自行车厂,生产零部件的工厂,那些工厂的钢水出来,凝固成大小不同的模型,还火红时,就被放入水力轧制生产线上,通过几轮轧制后,就成了自行车的各种零部件,工人们只需要把这些标准还不高的零部件,通过简单手工打磨后,就成了标准零部件……”

    朱元璋听取了朱棣的建议。

    没有废除相制。

    选择增相。

    刘伯温是大明新内阁的首席阁老。

    统领大明内阁。

    如今,刘伯温已经被朱元璋封为忠信公。

    刘伯温和汤和,是唯二,大明后期晋升国公的文武。

    朱元璋在大明江山彻底稳固后,对刘伯温、汤和进行了补偿。

    当然,也是他们理所应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