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 (第4/5页)
> 宋濂顿时高兴笑了,“好好好……” 朱棣再次和宋濂作别,转身离开。 ‘太会邀买人心了!’ 朱允炆紧盯朱棣背影,宋濂在大明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可十分大。 若是大儒宋濂都要去燕藩看看的消息传出去…… 他难以想象,会对大明士林读书人,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朱允炆在朱棣走远后,趁着众人还在讨论朱棣讲述的内容时,匆匆离开。 不行! 他绝不能让宋濂去燕藩。 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姥爷。 让姥爷想办法,劝阻宋濂不要去燕藩! 朱棣离开大本堂后就赶往坤宁宫。 吃过午饭后,他们一家就要出宫,去泰山家住几天,然后住到会同馆内。 朱棣尚未抵达坤宁宫。 他在大本堂的讲述,以及宋濂想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已经在宫内传开,并且迅速向宫外飞去。 …… “阿爹,快洗手吃饭,皇祖母做了你和娘亲最喜欢吃的饭菜。” 朱棣进入宫院,在外面等着的祈婳,就匆匆跑来催促。 朱棣简单洗漱期间,朱元璋也赶来坤宁宫。 一家人坐下用午膳。 朱元璋一直等朱棣吃的差不多,开始喝汤时,才笑问:“听说,你今天在大本堂讲课,把宋濂那个老东西都给折服了,还要写声明书,然后跟你去燕藩看看?” 此事,一直亲自忙碌午膳的马秀英、徐妙云还不知晓。 听闻后,全都诧异错愕看向朱棣。 朱棣放下筷子,笑着点头,“宋先生的确想去看看,不过,我估摸着,这件事传开,肯定会有人去游说劝说宋先生,毕竟,这位老先生在大明士林读书人间的影响力太大了,很多人,都不希望这位老先生去燕藩的想法,真的成行。”
哼! 朱元璋瞧着朱棣一脸不在乎,不由没好气哼了声。 “咱希望宋濂这个老东西能坚持住,去你燕京看看,这样,有利于大明年青读书人,接受新风。” 朱元璋说着,话锋一转,好奇问:“你治下的文官,都能做到你讲述中,去农田发自内心尊重农民,去工厂,发自内心尊重工人?” 朱棣用手帕擦了擦嘴,摇头笑道:“父皇,怎么可能,这群人也是从咱们中原跟我出海的,数千年,尊贵卑贱、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怎么可能这么轻松改变,不过,他们现在就是虚情假意,去了村里,也不敢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了。” “想要扭转陈腐之气,真正做到我所说的实践性传统文化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通过提高百姓政经地位,让官员不敢吆五喝六,在官员和百姓、精英和百姓相互长时间磨合后,人们习惯了这样做后,就会慢慢从不敢,到习以为常,最后认同。” 朱元璋默默点头。 老四的两个理念,本质上,就是通过赋予百姓更高更大政经地位。 实现中枢下面的力量平衡。 但没有太大削弱中枢的集权,导致权利涣散,中枢战斗力衰减。 说白了,就是把下面县官、士绅、商人的一些正经地位,通过两个理念,分润给百姓很多。 这套理念中,充满了浓烈的斗争思维。 朱元璋收敛思绪,笑着提醒:“吃饱了,就抓紧时间休息,辉祖已经催了好几次,邀请你去金陵工业区,帮他把把脉,而且,蓝玉昨天也回来了,和京营的瞿能、朱能、丘福他们商议,向爹提出邀请,想邀请你去京营看看,咱答应了。” 朱棣不由扶额,无奈道:“父皇,我还想去金陵周边的城池、农村好好看看,我的人民经济、精英经济论述,缺乏一些反面的实践参考,明天去完京营,再有什么邀请,你可别替我答应了。” 哼! 朱元璋笑哼,“好像很多人稀罕你似的,除了蓝玉他们,自己想想,谁还会邀请你。” “我先去睡一会。”朱棣脸微红,起身匆匆就走。 哈哈…… 身后传来众人的笑声。 …… 午后。 朱棣和徐辉祖汇合,乘坐马车出城。 “这是燕王的马车吗?” “俺看到燕王了!” …… 百姓透过玻璃窗内的薄纱,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 “听说,给皇子皇女们讲课,大儒宋濂宋老先生,都说要去燕王的燕藩呢!” “现在已经有三位影响力极大的大人决定去燕王燕藩看看了,阁老刘伯温、韩国公李善长、大儒宋濂!” “这三位大人的影响力可不小啊!连这三位都主动提出,想去燕王燕藩看看……” …… 马车内。 徐辉祖坐在朱棣对面,拉上车窗玻璃,笑道:“姐夫,自从陆续传开,阁老、韩国公、宋大儒主动请求去姐夫燕藩看看后,这个消息,就在百姓、读书人中间,引起了极大议论。” 实在是这三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现在,百姓都在议论,还会有谁,主动提出来,去燕藩看看,这回,咱爹肯定也要去,我估摸着,等汤二叔过年回来,也会提出去看看……” 这些老一辈,无论是在读书人间,还是在军中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