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五章:献土献民,坐在火药桶上! (第3/5页)
更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监督燕藩迁民办事处人员! 锦衣卫在秦淮河码头,如此严密的布置。 第一时间发现毛骧这个前锦衣卫指挥使,倒也并不奇怪。 礼部知晓,毛骧带着倭国使节团。 于是就稀里糊涂,先把倭国使节团,安排到会同馆了。 然后派遣他们试探使节团,来大明的目的。 也幸亏稀里糊涂,把倭国使节团带到会同馆。 不然,直接让倭国使节团见到朱四郎,朝廷想阻止,恐怕也没机会了! 黄子澄皱眉询问:“毛骧呢?” 会同馆七品官员回答道:“毛骧向下官打听燕王的去处……” “你告诉了!”黄子澄咬牙瞪视下属。 这个七品小官吓得脸色微白,下意识缩脖子。 “废物!” 黄子澄看这下属的反应,就知道了,怒骂一句,提步,急匆匆往外走去。 毛骧肯定去土桥村找朱四郎了。 在朱四郎从土桥村回来前,如果不能说服倭国使节团改变主意。 那产生的影响,将十分恶劣! 齐泰紧跟追上黄子澄,快步边走边说:“我们现在最好先去找恩师和胡相,然后一同去见太子,必须在陛下知晓倭国想向朱四郎献土献民之前,让倭国使节团改变主意。” 黄子澄点点头…… …… 土桥村。 昔日的篱笆小院内。 杏树下。 朱棣、徐妙云被一群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围着,说说笑笑,说着曾经在土桥村的点点滴滴。 跟随他们来土桥村的徐妙音,拿着毛笔,站着俯身在桌案上的宣纸上画着。 唇角噙着笑容。 时隔数年,她完成了当年和阿姐的约定。 土桥村的孩子们长大了,基本都成家立业了。 这幅画中,又添了很多人。 小院都显得有些太小了。 蓝玉双手环臂,站在一旁看着,看着雄英也在徐妙音画中,唇角浮现笑容。 低声道:“妙音丫头,希望再过十数年,你能再来这里画一幅画,到时候,恐怕画中的人更多了,你这画很有意义……” 这幅画中。 有皇族。 皇族是朱家皇室,衍生出的大明和燕藩两个政权的关键性皇族。 有平民子弟。 这些平民子弟,都是朱老四夫妇,被贬为庶民后,教导培养成才的平民子弟。 也恰恰是从朱老四被贬为庶民,来到土桥村开始后,才有了后来的竞拍包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等一系列,影响大明的事情。 也才有了后来,朱老四出海,开创新风之事。 “你瞧着吧,你画的这些画作,将来必然成为瑰宝!而你这丫头,也因为这些画作,必将名传万世!” 皇族、平民子弟,他有预感,未来这些画作,必将产生极大影响。 那幅收藏在皇宫,被文人向往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幅画面前,都得相形见绌。 或许,妙音丫头的画技比不上清明上河图。 但这幅画的意义,将超越古今所有的画作。 因为这幅画,这个农村小院,见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这幅画中,这群人,开创了始皇帝大一统之后,皇权天下的又一个分水岭! 徐妙音莞尔一笑,一边认真勾勒,一边浅笑低语,“那侄女就借蓝叔吉言了,蓝叔,要不然,你也坐过去,和我姐夫他们聊会儿,我把蓝叔也画进去,蓝叔也名传万世?” 蓝玉含笑瞪了眼,“我不去,我只是画中一幕的局外人,我要是进去了,那就是狗尾续貂,能见证这一幕,已经是荣幸了,要是跑入你这幅画中,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徐妙音笑笑。 她这位叔伯,这些年变化还真大。 笔尖沾墨,灵越在画作旁边留白处,写下:洪武二十四年腊月二十六,徐妙音作后。 笑着看了看蓝玉,从袖中拿出自己的小印章,笑道:“蓝叔你都说,这幅画会影响很大,我怎么也要厚着脸,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 话中,在小印章上压上印泥,将红色的私印,印在宣纸上。 “当初妙音小师傅来陪师娘,那时候,杏子熟了,小师傅就坐在杏树下,张开嘴,等着杏子往嘴里掉……” 哈哈…… 哄然大笑声响起。 徐妙音抬头,看向采绿,“采绿,又在说我什么坏话?” 话中,拿着作好的画,走过来,放在众人围坐的矮桌上,“阿姐、姐夫,看看我画的怎么样?蓝叔说了,我会因为画这幅画,而名传万世呢!” 朱棣扭头看了眼蓝玉,起身把位置让给徐妙音,往院子外面走去。 蓝玉忙跟上。 二人在村中漫步走着,朱棣笑道:“梁国公似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若是没有信心,不可能说出,妙音会因为这幅画,而名传万世。 蓝玉笑笑,目光中含着缅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