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朱标不信燕藩军人都如此 (第2/4页)
快步走到朱棣面前,立正敬礼。 柳升汇报道:“禀王爷,按照王爷命令,两镇又一个骑兵混成协,总兵力三万人全数抵达,请王爷指示!” 在朱樉等兄弟、子侄的注视中。 朱棣举手回礼,吩咐道:“大明朝廷已经为兄弟们准备好休整的营地了,就在京营旁边,这位是朝廷五军都督府派来的联络员……” 朱棣指着走到身边,来自五军都督府的吏员。 “火炮、辎重留在船上,让将士们只携带火铳下船,跟随五军都督府联络员前往休整大营。” “陛下特别降了恩旨,将士们休整期间,不携带兵器,可以出营,进入金陵城活动。” 柳升、俞靖相视一眼,顿时立正敬礼,高兴笑道:“是!” 柳升接着笑道:“王爷,谢陛下体恤,路上,将士们还在议论,能不能去金陵城看看。” 朱棣笑笑。 目光投射到,靠向码头的游轮。 金陵毕竟是大明的皇都。 除了第一镇将士,跟着他北征,回朝参加了金陵阅兵,短暂进入金陵城。 其他将士,只知道金陵是大明的皇城。 但里面长什么样。 却从未见过。 柳升、俞靖率领海陆军将士,站到朱棣右侧。 朱樉为首一群皇子打量着头戴黑色大檐帽,身穿黑色帆布军装,脚踩着一双皮革和帆布混缝而成靴子的柳升等人。 柳升扭头,含笑低声问好:“秦王、晋王……” 朱樉捏了捏柳升的军装,感慨道:“你们这身帆布做成的军装,实在是太好看,太威武了。” 帆布这种布料。 简直太适合做新式军装了。 面料有一定‘硬度’。 穿在身上,棱角分明,处处折射出军人的刚毅气质。 柳升笑笑,“军中上上下下,也都喜欢用帆布做的这身军装。” 以前哪怕是用厚实的劳动布做军装,再配上武装带,给人的感觉,多少也有些松松垮垮 可自从改换帆布后,松垮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嗒嗒嗒…… 整齐的步点声响起。 吸引了朱樉、朱棡等人的注意力。 一群人齐齐看去。 一个营的将士,率先从游轮列队下来。 和上次陆军第一镇回来时有相同之处,也略有不同。 经过老四时,每一个将士整齐划一举手敬礼,眼中的尊崇十分明显。 朱樉小声道:“老四,叫一个将士过来给我们瞧瞧。” 朱棣闻声,含笑扭头看了眼朱樉,又看看其他兄弟们。 “章志明!” “到!”朱棣喊声响起时,第一个营,队列最后面一名将士,大声回应,立正,转身后,小跑着来到朱棣面前。 立正敬礼,大声道:“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第一队士兵章志明向王爷报道!” 朱棣举手敬礼,“秦王他们想和你说说话,秦王他们问什么,伱就回答什么。” “是!” 章志明立正转身,来到朱樉面前,敬礼,“士兵章志明向诸位王爷报道!” 朱樉等人微微愣怔。 很快就明白。 这举手敬礼报道,应该类似于拜见。 朱樉为首皇子们,捶胸回礼。 军礼毕后。 朱棡率先开口,好奇闻:“你原名就叫章志明吗?” 不怪他好奇。 百姓起名字,不可能这么文绉绉。 “你是读书人出身?” 章志明脸上泛起憨厚笑容时,朱棡就知道,老四麾下这位士兵,绝不是读书人出身。 章志明大声回答:“禀王爷,我家是泥腿子出身,家里面没有一个会读书写字的,我以前叫章鱼蛋,是福建闽县人,章志明这个名字是职部在军中读书识字后,自己起的,卑职的兵役牌、身份牌,现在已经改为章志明。” 话中,章志明从脖子中,掏出一块带有弧形,系着绳子的小铁片。 朱樉、朱棡兄弟们好奇凑过去。 看到上面写着一串数字,以及章志明的名字。 朱樉好奇问:“这块兵役牌,有什么用途?” 随即,章志明解释道:“禀诸位王爷,若是职部在战场上出事,这块兵役牌可以帮助确认职部的身份,然后对照军中兵役册上的籍贯、父母信息,就能知道职部的家庭信息。” “若是职部退役,乘坐海船,有这块代表服兵役的兵役牌,伤残则可以免船费,未伤残……” “若是职部退役,地方发生匪患,职部只要出示兵役牌,就能号召乡土村社青壮,听从职部命令,抵抗叛乱、匪患……” …… 朱樉、朱棡惊讶对视。 他们没想到,这样一块小小兵役牌子,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退役? 这么优秀的将士,老四竟然舍得让他们离开军队? 也不知老四怎么想的。 培养一个士兵识字,应该不容易吧? 朱樉怀着难以理解的心情,打量着章志明一身行头。 靴子和将领的略有不同。 将领的鞋面是皮革做成的,普通士兵的鞋面和靴筒一样,都是几层帆布缝制而成。 靴筒侧帮,有一排纽扣,扣上纽扣后,就把裤腿紧紧束缚在里面。 上次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时,还是打着绑腿。 穿的也是千层底布鞋。 如今,都换成橡胶底筒靴了。 从这一小细节,就能看出,老四燕藩经济和技术的长足进步。 这一细节。 朝廷就做不到! 钱姑且不说。 这技术就没有! 咚咚咚…… 朱樉被金属声吸引,抬头,就见老五朱橚站在旁边,屈指敲击章志明背在背后的帽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