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朱标不信燕藩军人都如此 (第3/4页)
> 用一根绳子,挂在脖子上。 朱橚指着黑漆漆的头盔,惊讶道:“这是铁做的?” 章志明取下钢盔,在朱樉等人注视下,笑着解释,“这是钢盔,用钢做的。” 话中,取下大檐帽,露出一个留着短寸的大脑袋,然后把钢盔戴上去,“职部上战场杀敌、日常作训要戴钢盔,剩下的时间,就戴大檐军帽,军帽算是一种日常礼服。” 朱樉兄弟们面面相觑。 老四给燕藩陆军置办这么一身行头,得花多少钱啊? 让章志明归队后。 朱樉兄弟们快步往前走去,向站在码头前面,向下船将士敬礼的朱棣低声询问:“老四,现在你们装备一名普通将士得多少钱?” 朱棣举手向经过士兵回礼同时,低声道:“比以前多花了二两银子,帆布军装甚至比以前的劳动布军装更省钱,不过,兵役牌、筒靴、钢盔这些制作,即便我们兵工厂自己做,尽可能控制成本,增加的费用也不少。” “四哥,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吗?”朱桂不解道。 朱棣余光看着众兄弟点头,十分赞成老十三的话。 笑道:“值得,这些细节,能增加将士们的荣誉感,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就好像钢盔和大檐帽吧,其实,有了钢盔,似乎也不需要军帽了,可将士们日常休息时,出营活动,又比如,去乡土村社参加一些帮扶劳动,如果带着钢盔,太严肃,不利于和百姓打成一片,所以多花点,做一顶军帽,值得。” “当初把藤编头盔,换成钢盔,其实我也是迫不得已,世纪大桥建成后,一千个小钢炉生产的钢,突然间没有用处,荒废停产又太可惜……” 他比谁都清楚,大规模的需求,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 也正是因为当初,想尽各种办法,不惜动用燕藩财政补贴,购买一千个小高炉炼出来的钢。 用于制作钢盔等一系列事情。 才维持住生产。 一年后,就有工厂搞出了,大量使用钢材的新式马车。 后面的钟表发条。 自行车。 现在的钢消耗,已经供不应求了。 又加上人力短缺和成本的原因,炼钢厂,哪怕是燕藩政权控制的。 可匠人们,以及主持工厂的主管们,都十分抵触,继续增加小钢炉。 一致认为,单纯的扩建小钢炉,远远无法满足,新式马车、自行车、以及钢筋水泥建筑不断普及后,钢材消耗量。 于是就有了靳宓提出来的生铁、熟铁浆直接在高温转炉内混合炼钢的转炉炼钢想法。 并且,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事实证明,当初用燕藩财政补贴的方式,购买钢材,燕藩政权去消耗钢材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件事,不光发展了钢铁冶炼。 同时,财部的经济研究司还从这件事,提出了一个经济概念:如何扩大需求! …… 一队队将士,下船登岸后,在码头迅速排列成方阵,在成千上万双眼睛注视下。 跟着已经开拔的方阵,前往休整大营。 吕本坐在轮椅上,看着从面前经过的一个个方阵,脸色十分难看。 事实证明,胡惟庸错了! 这些陆军丘八。 和海军陆战队的丘八拥有一样的气质! 吕本暗暗捏紧拳头。 …… 混成骑兵协最后下船。 将士们牵着一匹匹溜光水滑的健壮战马,从船上下来。 在码头翻身上马。 战马头部、马背、两侧腹部,披着黑色的帆布,马腹两侧,一侧挂着骑兵窄而细的骑兵刀。 一侧挂着一杆火铳。 将士们威风凛凛坐在马背上,一手兜着马缰,一手向朱棣敬礼,列阵前进。 朱樉感慨道:“老四,你这混成骑兵协威风,这战马养的好啊。” 这么败家的装备,也就老四燕藩才能支撑起。
他迫不及待,想看看这支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入倭作战的表现如何。 朱棣摇头苦笑,“二哥,这样的混成骑兵协,我也只能养活的起一个混成协。” 如今燕藩已经能自己培育战马了。 说实话,吕宋那地方四季如春,配合苜蓿这些牧草,饲养繁殖战马并不难。 可养活这样一支骑兵,太费钱。 养活一匹战马,战马日常消耗的费用,就相当于三个士兵! …… 一场精彩的燕藩陆军登陆,将士们虽然什么也没做,只是下船后,列阵前往休整大营。 可让金陵百姓看到直呼过瘾。 也让大明精英层,看的沉默不语。 …… 当晚。 东宫。 书房。 纪纲从休整大营回来,把一份观察后的报告,恭敬递给朱标,“太子爷,这就是卑职观察后的一些想法,事实证明,海军陆战队绝不是燕王装点脸面专门打造的,燕藩回朝的三万陆军骑步军,同样具备海军陆战队的素质。” 朱标放下朱笔。 翻开纪纲上奏的折子,认真仔细查阅。 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后,抬头,“你在折子里提及,老四准许将士们,明天,以营为单位,陆续进入金陵城自由活动?” “是,卑职后者脸皮跟着梁国公等人前往休整大营,燕王就是这么和柳升、俞靖等人说的。” 朱标合上折子,略微沉吟,吩咐:“你帮孤通传胡惟庸、黄子澄、齐泰……让他们明天陪孤微服出巡。” “遵命!” 纪纲忙领命。 他知道,太子明天微服,肯定是要看看,燕藩海陆军将士,在城中的表现。 看来,锦衣卫也得有所布置。 明天发动所有探子,盯紧入城的燕藩军人,看看他们入城后的表现。 翌日。 早朝结束后。 朱标就带着胡惟庸、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