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八十八章:胡惟庸你被捕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八章:胡惟庸你被捕了 (第3/4页)

具有血缘亲情,平等的关系!”

    “不让某些人吃点苦头,他们就认识不到,什么是兄弟关系!”

    各部部长,顿时莞尔笑了。

    他们支持蒋进忠这么干。

    虽说有挖坑的嫌疑。

    但蒋进忠也提醒众人了,不随身携带暂居证,有些麻烦。

    只是对具体有什么麻烦,模糊了一些罢了。

    咳咳……

    叶茂轻咳一声,看了看,正在布菜的礼宾馆工作人员,压低声,只他们各部部长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今天午后,王爷肯定要与我们商量建国定国号的事情,大家对国号,有什么想法,咱们提前商量一下,别等王爷问起来,咱们一点有用的建议都说不出来。”

    叶茂话落,众人顿时激动低语议论。

    “燕国这个国号肯定不能用,王爷燕王的爵位来自于朝廷,如果立国用燕国的国号,只会更加让朝廷那边的保守派,觉得咱们是大明的附庸。”

    “中华如何?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天下的文明、文化中心,正在向咱们燕藩这边转移,虽然这种转移还比较缓慢,不明显,可已经发生了,中,代表,将来我们燕藩这边,才是未来文明、文化的中心,华,王爷一直强调中原起源论,四海各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手足兄弟。”

    ……

    午膳后。

    朱元璋、徐达等人,坐在王宫小湖泊旁,一颗芭蕉树的树荫下纳凉。

    微微泛黄的芭蕉,一串串挂在长长宽大的芭蕉叶中。

    朱元璋抬头看着,笑道:“这地方,倒是饿不死人,各类野生果蔬太多了,咱们中原若是如此,即便有个天灾,或许,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徐达身子微微后仰,靠着圈椅,手中摇着扇子,和汤和相视一笑,摇头道:“不好,不好,陛下,正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好,养成了这里的原住民,不思上进,没有动力,咱们中原虽然苦,虽然生存艰难,也恰恰是这些苦难,让我们不断发展。”

    “咱听老四说,直到现在,一些中原百姓少的,或者没有中原百姓的村庄,乡土村社发展都十分不理想,由此可见,太安逸的环境,对这个长期封闭环境内的百姓,产生的影响多么大。”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你这个粗鄙丘八,这些年,读书倒是长见识了。”

    哈哈……

    汤和、徐达顿时笑了。

    “父皇,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声音从远处传来。

    朱元璋几人循着声音看去,就见朱棣、徐妙云各端着一个盘子,从一颗芭蕉树旁侧走出来。

    朱棣、徐妙云靠近后,把盘子放在石桌上。

    众人看着盘子中,透明玻璃杯中的红褐色的汤汁。

    汤汁还冒着白气。

    瞧着像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朝时期的贵族最喜欢喝葡萄酒。

    虽然,如今大明的酒文化,已经不流行这种葡萄酒,可他们也喝过。

    朱元璋好奇询问:“这是葡萄酒,怎么还冒白气,放了冰块?吕宋一年四季,都炎热的天气,你储藏冰块,得消耗多少钱财?”

    朱元璋说着,脸就黑了。

    储藏冰块,别说吕宋这种一年四季炎热的地方。

    就是金陵,都消耗很大!

    他自从当了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搞这种奢靡享受之事。

    要知道,冬天派出船只,去北方江河中取冰,再运送回来。

    征召徭役、运输、储藏……

    样样都劳民伤财!

    朱棣笑着解释,“父皇,这不是放了冰块,是硝石,硝石遇水就会降温,只要把盛放绿豆汤、葡萄酒之类的容器,放入水中,加入硝石,就能得到冰镇的东西。”

    “为了制作火药,我们找到了好几个易于开采的硝石矿,街面上,很多小摊,都用硝石制作冷饮呢,不贵,普通百姓都能消费的起。”

    朱元璋点点头。

    硝石遇水能制冰这个现象,中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早发现了。

    “来,咱们都尝尝。”朱元璋笑着招呼众人,端起玻璃杯,小抿一口,不由微微皱眉,看向朱棣、徐妙云,“怎么感觉味儿不对?”

    “我们加了点东西。”朱棣笑着解释,“吕宋这地方,气候炎热,多瘴气、蚊虫,经常会发生疟疾,春晓和民丰为了预防、治疗频发的疟疾,研究医书古籍,找到了青蒿草泡酒制疟疾的案列,现在,我们这边的所有酒水,在酿制好后,都要泡上一些青蒿,日常经常饮用,就能很好的防治疟疾发生。”

    “父皇你们刚来吕宋,并且还要住一段时间,接下来,最好每天喝一杯,这种泡了青蒿的果酒、米酒,或者高度的高粱酒、玉米酒。”

    宋濂、刘伯温、李善长三人若有所思。

    从这一点,他们已经能感受到,大明与燕藩之间的差距。

    云贵等地,一直不发达。

    移民实边,百姓要么不去,要么去了都想各种办法逃离。

    为何?

    就是这瘴气横生,疟疾频发,不是久居这些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