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朱棣在布局! (第3/3页)
妙音,小声询问:“媳妇儿,我刚才是不是说秃噜,说错话了?”
徐妙音扶额。 无奈瞪了眼朱桂,“接下来,你少说话多听多看就行了,别给姐夫和阿姐惹事了。” “不了,不了,接下来,我的嘴巴就缝起来。”朱桂说着,低头看着小闺女,又话痨般小声嘀咕:“大哥也真是的,这些年,变得我都感觉有些不认识了……” 徐妙音无奈翻眼。 大哥变了吗? 变了! 其实,这十几年,大家都变了。 想想当初,再看现在,总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连姐夫,不也变了吗。 土桥村时的姐夫,可没有现在那股,即便极力收敛,都宛若父皇,那种不怒自威的威势。 姐夫如今统领一个国家。 在国与国之争中,纵横捭阖。 心中到底藏着多少事情。 恐怕,除了阿姐,没人知道。 当然,有一点,她能感觉得到,那就是,姐夫对待亲人的态度没有变过。 …… 马车驶过世纪大桥。 在烟囱林立的工业区穿梭。 很快,来到占地面积极大的燕京第三炼钢厂。 “增寿!膺绪!” 朱桂的声音,打断了徐妙音思绪。 徐妙音看去,就见两个弟弟,穿着笔挺的燕华陆军军服,头戴大檐帽,站在炼钢厂门口。 来了第一天早膳时。 两个弟弟参加了。 不过,昨天一天,又回军营了。 几乎没怎么说话。 徐妙音忙开门下车。 徐增寿、徐膺绪和徐妙音简单说了几句,看到朱元璋、马秀英推开车门下车,忙快步走过去,并肩而站,抬手敬礼:“陛下、娘娘!” 朱元璋打量着,面前两个肩扛中校军衔,一身陆军军装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子侄晚辈。 大檐帽下的面孔,军人的铁血展露无疑。 抬手,拍了拍二人肩膀,笑道:“不错,以前你们和耿瑄,可都是金陵城的鬼见愁,原来,咱还担心你们将来变成二世祖,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这两小子的情况,他一直都有关注。 晋升中校,那是实打实在战场立功升迁的。 可没有老四这个姐夫的裙带关系。 相反,因为有妙云这个当王妃的jiejie,这两小子在军中的升迁,一直被妙云压着。 再加上,燕华陆军的竞争的确十分激烈。 若是搁在朝廷。 就凭这两小子的能力,以及家世。 恐怕至少肩头扛一颗金豆子了! 昔日两个招猫逗狗的小子,如今都成长成才。 并且已经成家立业了。 两小子成家立业十分低调。 分别娶了蒋进忠、柳升的侄女。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这是你安排的吧?” 朱棣含笑点头。 朱元璋吩咐徐增寿二人去和徐达说话,抬头,看着炼钢厂大门上,铸铁而成的大字,“已经建设起三座炼钢厂了?” 朱标为首,众人全都看向朱棣。 “嗯。”朱棣轻嗯一声,介绍道:“今天带父皇看的第三炼钢厂,和第一、第二炼钢厂略有不同,倒不是技术不同,主要是这座炼钢厂,并不是单纯的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 “当初建设需求很大,但受制于财政压力,所以,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私人资本,这座炼钢厂,是一座,官方、商人、工人共同持股的工厂,根据我们和入股工商业主协商,我们把这座工厂的管理权,交给了工人,我们燕华官方和入股的工商业主,主要负责监督,我们就是想看看,我们燕华的工人团体,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有没有能力管理好一座工厂。” “在我们的设想中,如果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未来,更多的三方持股工厂,我们都会交给工人团体进行管理营运,官方和私人资本方,只进行监督。” …… 朱元璋边听,边往里走,询问:“那么,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吗?” 他已经听明白了。 老四在重工业中,引入私人资本。 本质上,就是利用私人资本,弥补财政不足以支撑建设所需这个难题。 而工人负责管理。 则是一种,第三方管理模式。 充分保证了,两个利益最大相关方,彼此间,无法侵占对方利益。 这其中,工人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就成了关键。 炼钢厂如此。 那么,耗资巨大,却盈利能力也不俗的铁路呢? 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在经济方面的探索,老四燕华,早已把大明远远甩在身后了。 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 老四在炼钢厂项目上的三方合作事宜,一定是为铁路大建设做准备。 同时,这个混球,也在暗示,朝廷的大十字铁路计划,即便朝廷国库无法负担,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 比如,在燕华资本、朝廷资本之外,引入其他第三方资本力量。 保守派对建设铁路的态度,他还不清楚。 但他相信,革新派商人,一定支持,并且愿意入股! 此时,人群后面的毛骧,也悄悄看向朱棣,同样想到了中原的革新派商人! 他敏锐意识到,今天少爷故意带陛下来这座三方持股的炼钢厂,是有目的的。 和昨夜的安排,有着密切关联性。 “反应还不错……” 嘶! 朱棣的话音刚响起,倒吸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接连不断响起。 朱元璋下意识抬头。 看着面前的景象,顿时愣怔……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