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七章:朱标犹豫:答应吗? (第1/3页)
第一次谈判破裂后。 翌日。 朱标就收到消息。 朱棣低调陪着朱元璋,乘坐火车南下,离开燕京,前往棉兰岛,观摩棉兰岛的橡胶产业、猛火油开采…… 朱标对此,虽然没说什么。 可任谁都能感觉到,朱标身上的气压很低。 对此,众人也都明白原因。 朱棣此举,无疑表明了,对大十字铁路计划,成与不成的不在乎。 至少,相比大明一方。 燕华表现出了,并不迫切的态度。 …… 直到半月后。 朱棣陪同朱元璋返回燕京。 大明内阁首辅方孝孺,第一时间代表朱标,来到外务部。 解缙官房。 解缙亲自为方孝孺斟茶,坐下,等方孝孺小抿一口茶,放下茶杯后,才笑道:“我为希直兄感到不值。” “不需要你时,你说句话,都要担心人家给你扣帽子,现在这个时候,太子,怎么不自己来呢?” 方孝孺口中苦涩。 “我身为内阁首辅,对接谈判,肯定是我们臣子间率先对接,我来找解部长,合情合理。” 解缙摇了摇头:“那黄子澄、齐泰这些人呢,狮子大开口的可是他们,现在想要重启谈判,他们怎么不来?” 方希直,太想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了。 同时,为人也太谦谦君子了。 所以才会被人欺之以方,总是接手这种烂事。 方孝孺笑笑,转移话题,询问:“解部长,王爷已经回来了,什么时候,可以重启谈判?” 解缙也没有继续刚才的问题。 他只是欣赏方希直的人品、才华,同为人臣,又替方希直感到不公罢了。 随即说道:“只要朝廷,不,准确说,太子有诚意,大明保守派势力能摆正双方的位置,我方随时都可以重启谈判,不过,希直兄一定要转告大明的同僚同仁,类似第一次谈判中,那种不切实际的条件,以及黄子澄嚣张跋扈的态度,切不可再发生。” “可一不可二,如果下一次谈判,贵方态度依旧高高在上,无法认清现实,我方会彻底终止谈判。” “王爷想为中原修建大十字铁路,根本原因,并不是要借助这个大工程,消化燕华的庞大钢铁产能,而是为了尽孝心,希望陛下有生之年,能坐着大明自己的火车,看陛下亲手打下的江山!” “其他利益,只不过是这个主要出发点的捎带罢了,本质上,我们内阁是希望,在帮助王爷尽一片孝心的基础上,实现贵我双方的共赢。” …… 他很清楚。 王爷当初两年多时间,带在研究司,和研究人员,一起搞蒸汽机车。 就是为了尽孝。 如果没有太子后来盗取盗用、炮击土桥村、水师逼近蓬莱这些行为。 说实话,他估摸着,这次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朝廷提出一些苛刻的,无礼的要求,王爷也会答应。 至于消化庞大的钢铁产量。 并非只有为朝廷建设大十字铁路这一条路。 随着马六甲海峡被打通后。 要去更西边进行海贸。 根据经济研究司的预测,海商对更坚固海船的需求会迅速增加。 全装甲铁甲船,肯定不可能。 首先,军用技术,不可能全面放开民用。 而且价格也太高,海商未必能承担得起。 但半装甲低速蒸汽船,在一两年后,一定会出现井喷式需求。 炼钢厂只要坚持一两年,处境就会发生改变。 至于炼钢厂有没有能力坚持一两年? 对此,燕华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 燕华的经济形势,整体十分好,扶持三座炼钢厂坚持一两年,根本没问题。 王爷当初在十年农村建设中,财政负担很大的情况下。 推动第三座联合炼钢厂建设。 其实,当时根本就不是为了满足农村建设,对钢铁的需求。 本质原因,就是为了大十字铁路计划。 王爷希望,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下,能在陛下离开前,建设好一条铁路! 本质上,他们内阁都清楚,当初第三座联合炼钢厂,是强行上马的。 当时,内阁就已经分析论证了,一旦大十字铁路计划无法实现,如何消化庞大的钢铁产量。 并且,已经做出了应对预案。 现在,他们内阁成员,还愿意积极推动和大明的谈判。 并不是因为燕华已经完全没有退路。 只是想帮王爷尽孝罢了。 …… 方孝孺听着解缙的话,沉默。 …… 两天后。 外务殿。 相同的谈判地点。 双方第二次谈判再次展开。 朱棣,朱标各领着双方臣子,隔着一张长条桌子相对而立。 兄弟二人看着彼此。 朱标犹豫一下,率先伸出手,朱棣也几乎同时伸手,兄弟二人握了握手,率先落座。 众人也跟着落座。 朱标含笑道:“老四,第一次谈判,伱们礼让我们先说我们的方案,这次,你们先说说,你们的方案吧。” 朱棣也没推辞,笑着点头,看向坐在身边右侧的解缙。 解缙翻开方案书,低头看着,说道:“首先,作为本次谈判,燕华谈判小组一方副组长,我要先感谢,大明一方的礼让……” 黄子澄瞥了眼低头看着方案书的解缙,唇角抽抽。 假惺惺! 解缙根本不看大明一方众人的表情,感谢后,继续说道:“我们的方案,主要集中一下几点。” “一、未来大十字铁路建设中,我方提供地形勘探、轨道铺设的全套技术条件,以及有经验的工程师、钢铁,按照吕宋中央地区的建设经验,我方报价,每一公里建设成本,两千两白银来计算……” 朝廷这边,黄子澄、齐泰等人,听到报价,脸都瞬间黑了。 一公里两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