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八章:金豆子坑爹 (第2/3页)
内,艰苦谋生……” …… 朱标放于膝盖的手,紧紧攥住。 他感到羞耻! 这些事情,他竟然都不知道,竟然从老四口中才知道。 朱允熞坐在朱标身后,凑到朱标耳边,轻声道:“父亲,四叔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大哥和大嫂建设沼气照明工厂时,就招收了很多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佃农,我记得,大哥还专门为此,给父亲写了一道折子……” 至于折子,父亲没当回事,还是没看到。 他就不清楚了。 “被士绅单方面撕毁身契,赶到城池谋生的佃农还是幸运的。” “更多的佃农,他们的身契,直接被转让售卖给工厂主,成为,被控制自由的卖身工人。” 说到这里时,朱棣停了下来。 大明那些私营工厂内的工人,与历史上,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相比。 处境恐怕更加艰难。 历史上,西方的工人,无非就是被剥削的严重罢了。 可朝廷私营工厂,把士绅佃租那套身契制度,直接搬迁到工业中。 这就是数千年文明史的枷锁。 有很多好东西。 但也有很多糟糕透顶的东西。 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传统力量,照搬套用。 身契制度,照搬套用到工业上。 而工业的竞争,又比农耕竞争更为残酷。 所以,此时此刻,那些身处非雇工身股制工厂的工人们。 不但没有人身自由。 更饱受着,超过历史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底层工人的剥削。 他不认为,大哥有能力,迅速解决,大量失地后,涌入城池谋生的佃农问题。 朱棣思考着,突然又补充道:“如果大哥同意的话,在修建大十字铁路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这些,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百姓,而我们燕华,也可以对这部分百姓,予以一定补贴,当然,拿了这部分补贴后,他们就要举家迁徙燕华。” 给点补贴没什么。 就当是为燕华,储备技术工人了。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 这些失地佃农,在参与工程建设中,会在燕华的工程团队指导下,初步掌握,适应分工、合作。 一旦迁徙燕华,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当工人。 都是素质不错的优秀劳动力。 所以,给补贴,燕华不亏。 至于财政不宽裕,直接钱财补贴做不到,可以实物补贴嘛。 燕华的rou食品罐头、布匹等等。 直接发放给这些筑路工人,他们自己使用同时,恐怕很多人,会节省下来,出售给大明百姓。 这无疑也是一个,扩大燕华商品,在大明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要知道,这些年,受地方保守派,或明或暗的抵制排挤,燕华很多商品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大明沿海地区,以及蒙汉示范区。 …… 后面,胡惟庸、吕本的脸,苍白没有一丝血色。 他们极力遮掩,压着的盖子,被朱四郎彻底揭开了。 这些事,他们早知道了。 毕竟,他们通过暗中持有干股的手段,控制着很多工厂,自然知道,工厂内,佃农被贩卖的情况。 朱标脸色铁青。 扭头,眼神冰冷瞪了眼黄子澄。 黄子澄顿时如坠冰窟。 朱标转头,看向朱棣,“好,三百万人口,大哥答应了!” 不答应怎么办? 恐怕,这个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 老四分明是在提醒暗示他。 当然,也不乏要挟意味。 佃农大量涌入城池谋生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恐怕会酿成大祸。 可怎么解决? 朝廷倒是有土地可分配。 辽东还有很多无主土地,等着开垦。 如果是十几万,数十万百姓迁徙,朝廷倒是有能力解决。 可涉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朝廷根本办不到。 松散的动员组织力。 地方官员小农经济的治理思维。 一旦用这套人马,进行大规模,动辄数百万人口的迁民。 他可以肯定。 一定会发生,类似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 何况,他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 工厂的身契制度! 这个制度,必须废除! 否则,在工业上,根本无法和燕华竞争,更别说追赶燕华。 所以,为今之计,只能把这批,涌入城池谋生的失地纯佃农,作为筹码,换取更低价格建造大十字铁路,打包送给老四燕华! 把这个包袱,尽快甩掉! 至于,燕华有没有这个迁民能力。 人家有! 燕华的官员系统,官员思维,和大明的完全不一样。 人家有一套,工业制度下,完善组织动员的准则。 呼! 朱棣默默吐了口气,轻松笑了。 随即,重新起草了两份《关于援建大明大十字铁路建设,若干协议书》。 在双方数百人见证下。 朱棣、朱标分别在协议书上签上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