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朱棣抵达大明! (第2/3页)
/br> 其次,就是要给眼前,这些跟随他二十多年的老臣,老兄弟们一个机会,给燕华的官场生态,进行最后的淬火。 这些年,燕华的发展很好,大家都功成名就了。 可随之而来,为将来身前身后名,在史书中的地位问题,争斗也颇多。 他们争的,不是类似大明那种权力财富。 而是历史地位! 谁都知道,燕华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未来。 而他们,作为参与者,建设者,在史书上,被浓墨重彩的记录一笔是必然的。 可问题来了。 除了他这个燕华之主,谁能成为,第二被浓墨重彩描述,第二功臣呢? 蒋胖子认为其最早跟随在他身边,应该是第二功臣。 叶茂认为,其是内阁首辅,应该是第二功臣。 …… 陆军认为,在燕华开疆拓土中,陆军的功绩最大,陆军当为第二。 海军认为…… 总之,大家为了争第二、第三…… 这些身后虚荣,这些年,明里暗里,没少较劲儿。 对此,他到并不反感。 世间,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无欲无求? 他们没有为捞钱捞权,勾心斗角,已经很难得了。 他虽然不反感。 但也要让他们明白,争可以,在大局上,大事上,必须要做到没有私心! 他们这些第一代,要为后来者做一个榜样。 当官员,通过层层选拔淘汰、考核,进入内阁以及军事五部,这个站在燕华金字塔顶尖的一小撮后。 可以争,哪怕是为了生前的名利争也无妨。 甚至,他们在地方行省、郡县布局都没问题,只要保持平衡即可。 但当涉及大局、大事时,他们必须学会妥协团结。 此番,他以身入局,就是要为燕华核心顶层的官场生态,进行最后的淬火。 若是此番,在座的老臣,老兄弟们,有人做不到这一点,等他回来,只能忍痛,将其驱赶出权力的核心层,命其退休了。 他要通过此事,为燕华的内阁、军事五部组成的核心层,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涉及大局、大事时,必须要放下私心,以大局为重! 任何一个群体。 只要是人形成的群体,斗争是必不可少的。 斗争可以有。 但必须有底线。 其次,就是以身入局,看看大哥的反应。 …… 朱棣在燕华,无疑于朱元璋在大明。 拥有绝对的权威。 一旦朱棣做出决定。 别人很难反对。 很快,一应事情就议定。 众人领命后,纷纷去安排。 朱棣折返书房不久。 毛骧带着两个年轻人赶来。 两年轻人见了朱棣时,眼中顿时露出狂热崇拜,行礼:“阮大友!吴廷军!拜见王爷!” 朱棣含笑指了指旁侧的椅子。 打量着两个从占城偷渡来的寒门读书人。 阮大友、吴廷军是洪武三十二年,从占城偷渡而来。 在占城时。 这两个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曾领导了占城‘士林上书’事件。 带领一群寒门读书人,请求占城王朝全面效仿燕华。 被占城王朝血腥残酷对待。 这二人侥幸逃脱。 说是侥幸,其实是军情司暗中协助罢了。 抵达燕京后,请求他出兵占城,解救占城百姓于水火,并且提出,愿意效仿王仲业献土献民。 他当然不可能答应了。 毕竟,占城是朝廷的藩属。 于是,就安排二人,进入国子监外邦学院学习。 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 此番回朝,肯定会有些风险。 所以,这二人应该放回占城了。 他不希望大哥做出有损兄弟情谊的事情。 占城发生sao乱,就当是,他提醒大哥吧。 朱棣简短询问了几句,二人在燕华学习、生活情况后,就话锋一转,说道:“你们想要向燕华献土献民,说实话,这是我们燕华的荣耀,可占城与昔日的倭国不同,占城现在还是大明朝的藩属,我与大明朝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所以,只要我朝和大明的关系不破裂,无论如何,燕华都无法直接插手占城之事。” 阮大友二人脸上顿时露出失落绝望之色。 朱棣注意到后,安慰道:“当然,占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们也知道,也十分同情,所以,这些年,对占城偷渡来的百姓,我们竭尽全力安置,对类似你们这些偷渡来的读书人,我们也把你们安排在国子监培养。”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