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朱棣主持治丧,朱标登基! (第2/3页)
…… 在皇家,能为父母治丧,已经不单单是尽孝心的问题。 高居龙庭。 所以,还有什么人的金身,值得老四去破? “可一旦农民和书生结合,那就十分危险了。” 朱樉罕见反对道:“老四,父皇母后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一辈子,而且,现在朝廷的国库,也不差这几个钱,办的风光点,有什么不好,难道父皇母后的身份地位,还不够资格花这点钱?” 朱标看了眼朱棣,继续说道:“同时,朝会上,钦天监也为父皇母后选了几个吉日,一个是年后的三月份,一个是五月、一个是七月,花销预算大概是三百万两到五百万两……” 即便是那‘兄弟教’的敌人,十字军,都对老四燕华十分恐惧。 …… 朱棣苦笑,“二哥,我不是这个意思。” 朱棣点点头。 紧接着,皱眉道:“大哥,最低三百多万的治丧预算是不是太高了?” 已经对整个天下范围,产生了强烈冲击。 吕本瞧着胡惟庸没有搭话,也有些老脸发烫,转移话题,咬牙道:“可惜了,陆仲亨就这么一杯毒酒给赐死了。” 为燕华的海上商贸扩张,提供武力保障。 从昨天入宫,直到现在,他也没来得及和这几个年轻读书人见一面,安抚他们的情绪。 朱棣皱眉琢磨片刻,抬头,“上限定在一百万两如何?” 反而还让老二他们,更加支持,老四主持治丧。 所以,皇帝驾崩后,一般都会持续好几个月。 吕本撩开窗帘,看着还陆陆续续抵达广场,祭拜的百姓。 审视朱皇帝执政三十多年的结论,自然不同。 普通百姓,和参与精英经济获利的精英群体的巨大鸿沟。 老四的广泛影响力。 “所以,与其父皇母后治丧之事,耗费数百万,铺张浪费,不如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赈济,或者,完全可以拿出来,进行迁民,南北纵线已经打通,现在正在修建,从辽东到北平的铁路线,一旦修通,迁民辽东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笔钱,还不如,拿出来,进行迁民,先把南边身强力壮的难民男丁集中起来,给他们的家庭,留一笔钱。” 由于父皇母后的情况。 谢恩后,群臣起身。 可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朱皇帝这个大明开国之君,肯定是好的。 “现在,这种农家、寒门子弟读书人同情失地难民、同情工人已经露出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这种同情,很有可能,让他们结合在一起。” 其实,大明现在,贫富差距引发的愤怒情绪,已经十分严重了。 哼! 不由轻哼一声,“朱元璋这种残暴的君主,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来祭拜。” 放下。 他当然想亲自为父皇母后治丧。 他到不是为了什么政治地位、身份影响力。 很快成为极西之地,兄弟教中重要力量。 其实,真按他的意思,一百万两都多。 有些不舒服。 “把这些壮丁先送往北平,让他们去修路挣钱养家,等路修通了,他们差不多也出了山海关,然后用火车,把他们的家人送去……” 先搞垮乡土村社。 “同时,我还是坚持,老四主持父皇母后的治丧事宜,朝中那些反对之人,说老四离开时间久了,不熟悉咱们朝中的事情,那好办,谁都知道,父皇最喜欢雄英,就让雄英协助老四。” 他并未带于谦的告御状团队见父皇母后。 满脸悲恸道:“朝会内容,老二他们已经知道了,老四,大哥和你简短说说,朝会已经定下,三天之后,大哥登基,到时候,你要来观礼啊。” 难道…… “从今晚朝议登基大典之事,太子没有礼让朱四郎参加,接下来的风向,已经隐晦表露出来了。” 如此,既能解决难民问题。 朱樉开口,“大哥,我改主意了,支持老四这个建议,把钱节省出来,用于迁民,如此,数百万人感念父皇母后,给父皇母后立供奉牌位,父皇母后在下面,也能享受百姓香火,这比那些陪葬物,更有意义,对父皇母后也更好。” 方孝孺长篇大论的历数雄英这些年的表现后。 “无妨。”胡惟庸这才笑着开口,“朱皇帝驾崩,这大明朝,就再也没有能保朱四郎的人了。” 而是二哥这个儿子! 老四的影响力,中原、高丽、蒙古这些且不说了。 朱皇帝让生活在当下的百姓,受益了。 燕华派出军舰以及少量陆军驻扎。 将一座座极具战略价值的海岛,建设成,漂浮在海上,永不沉没的巨舰。 皇城,奉天殿内的朝会才结束。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绝不会说出这种蠢话。 他说的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