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五百四十八章:朱棣主持治丧,朱标登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八章:朱棣主持治丧,朱标登基!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工厂,那些近乎奴隶的身契制工人。

    大家的位置不同。

    书写历史的笔,始终都在文人手中掌握着。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平,数百万失地难民,自己艰难挣扎生存,可眼睁睁看着身边,昔日一样的农民,现在越过越好,这种巨大差距产生的愤怒,其实比那种王朝末期,大家都一样,产生的愤怒更大,更容易铤而走险。”

    朱标登基,在一片素缟,山呼万岁中,登上龙庭。

    ‘我终究是改变了历史。’

    陈祖义在这位侄子的扶持下。

    燕华打下马六甲后。

    胡惟庸瞥了眼吕本,看着外面祭拜的百姓没有搭话。

    “若单纯只是百姓发生一点闹事,也不可怕,百姓群体即便造反,大多也只懂得破坏,而不懂得建设,就如元末刚开始的农民起义,为何被淘汰?”

    其他兄弟纷纷转变态度,转而支持朱棣。

    胡惟庸、吕本同乘一辆马车从玄武门出来。

    于他们这些权贵精英而言。

    可燕华这些年,在极西之地的海上沿途重要枢纽位置,并没有停止扩张,一个个枢纽海岛,通过赎买等方式,成为燕华的海外领土。

    对于朱标的提议。

    于此同时。

    几百年后的百姓,是无法与当下百姓拥有相同共情和体会的。

    大明前往极西之地,进行海贸的商人,都会在燕华治下的战略枢纽,进行休整补给。

    “诚然,这没什么,可父皇母后若是泉下有知,知道咱们花几百万为他们治丧,会不会高兴呢?”

    三日后。

    他也不强求。

    让大哥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的精英们,又不是第一次做。

    朱棣,于奉天殿,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

    已经不单单是军事上。

    “现在,朝廷各地,总计有数百万,被士绅地主驱赶,失去土地的百姓嗷嗷待哺,三百多万,乃至五百多万的治丧费用,是不是可以节省点,节省下来的钱,以父皇最后临终遗愿的方式,把这笔钱,用于以工代赈,让这些失地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一点?”

    朱棣以及朱樉为首藩王,位列期间。

    朱樉和朱棡小声议论几句。

    朱棣也没有坚持,点头,揽下了这个重担。

    朱标坐在,朱元璋昔日坐的位置上。连续几个小时的朝会,似乎十分疲惫。

    朱棣一听就知道,肯定朝中还推荐了其他人。

    “若是这些百姓知道,这笔钱是父皇治丧节省出来的,等他们迁民辽东安稳下来,都会家家户户给父皇立供奉牌位,数百万人对父皇的感激,我看,比那些冰冷冷的陪葬物更好。”

    朱标看了眼朱棣,他没想到,老四削减父皇母后的治丧经费,非但没有让兄弟们不高兴。

    朱棣看着朱标高居龙庭,唇角浮现一丝笑容。

    不过没什么。

    御书房。

    而大哥本人,似乎也并不希望,他来治丧。

    ……

    “至于主持治丧之人……”

    ……

    受益不同。

    然后,精英阶层,就能从垮掉的乡土村社,将朱元璋钉死在耻辱柱上。

    大哥若是不想他插手。

    保守派胜利后。

    兵锋似乎一下子收敛了,没有继续向极西之地扩张。

    揉了揉眼睛,才抬头环视朱棣等人。

    养老的时间内,他恰恰有很多时间,去关注燕华,去关注这个侄子。

    绝不是大哥。

    主要是老四提及失地难民,提及告御状的士子。

    父皇母后,更是比历史,多活了好几年。

    比金身。

    “大哥肯定也知道,我在江浙时,被一群读书人拦住了,他们因为江浙地区,失地难民问题,已经开始来京告御状了,就连读书人,都已经对失地难民的问题,看不下去了……”

    数百万难民,和广大乡土村社之间的巨大差距。

    闻言,吕本不由笑了,咬牙冷笑:“此番,朱四郎别想离开大明!”

    更有甚,据说,现在在极西之地,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他更多是故意吓唬大哥。

    只要保守派胜利,未来,朱皇帝这个一手推动大明乡土村社的人,肯定在史书上,不会得到一个好评价。

    朱标已经开口:“此事稍后再议吧,眼下先帝治丧更重要。”

    更是一种政治地位,以及在皇室内,身份影响力的体现。

    “臣……”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